彭玉1934年出生在哈尔滨一个铁路工人家庭。在师范学校读书时,彭玉是班上的文艺委员,经常自编自导自演,但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被狠狠踹了一脚。后来她经常瞒着家人到业余剧团演戏,由于技艺娴熟,被招收进哈尔滨话剧团成了正式演员。29岁时她在谢铁骊导演的电影《千万不要忘记》中饰演姚母而一举成名。近20年来她参演了几十多部电影、电视剧,如《月圆今宵》、《东北一家人》、《瞧这一家子》、《空镜子》、《浪漫的事》、《候车大厅》、《花好月圆》、《追着幸福跑》、《我和老妈一起嫁》、《谁来伺候妈》等,荣获第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女主角、第二十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等奖项。
彭玉的第一任丈夫赵文欣是同剧团的话剧演员,因参演话剧《夜幕下的哈尔滨》而获过大奖。1988年,正当彭玉演艺事业处于巅峰之时,丈夫因脑溢血病倒了。自从丈夫倒下后,彭玉提前办了退休手续,日夜守候在丈夫身边。丈夫在病床上躺了8年,彭玉回绝了所有的片约邀请,没有接过一部戏。有人让她衡量一下比重,彭玉说:“我衡量什么啊,我丈夫是唯一的,只有他活着,我这个家才是完整的家,所以别的我什么都不考虑,我就要丈夫。”那时候,彭玉每天去晨练都要买一束鲜花回来放在丈夫的床头。没事的时候,她就一边弹钢琴一边唱周华健的《花心》或民歌《星星索》给丈夫听。每天烹调可口的菜肴端到丈夫面前……这样的精心照料仍没有挽回他的生命,8年后赵文欣悄悄地走了。
彭玉的第二任丈夫陈久荣曾担任过沈阳医学院院长,是位医学专家。有时彭玉到外地拍戏,他就跟随在旁,成了彭玉的保健医生。彭玉身体不舒服,陈老马上给她诊断,说要开什么药,后来到医院看病,果然不错。彭玉肩背有点酸痛,陈老便帮她捏捏弄弄,很快就恢复了。平时陈老还针对演员不规律的生活经常给彭玉讲点健康知识。他说:“人只要心情好,就会产生一种阿尔法波,这种波对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
彭玉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早上定时起床,早餐后与丈夫一起去市场买菜,午餐后稍打一会儿盹。白天老伴写作看书,彭玉则喜爱看电视剧。晚饭后两位老人手挽着手,到小区附近走上几圈。彭玉和陈久荣虽是后来走到一起的,但他们的感情一点都没有打折扣。双方虽然性格各异,难免会产生矛盾,但他们都懂得宽容和忍让,不把自己意志强加给对方。有时夫妻分处两地,他们每天都要通两次电话,常常有讲不完的话。他们的温馨关系令人称羡。彭玉说:我的两段婚姻都是很幸福的,这可能是老天爷的有意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