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不能没有诗。为什么?这就个问题,我与读者朋友探讨一下自己看法?近几年我发觉写诗的人少了,许多人对文学,对诗歌不感兴趣。因为文字与诗歌创作对那些获取名利与金钱的人来说,不是走捷径的敲门砖。再说新闻对你发表一首小诗,豆腐干一块,也起不了大影响。虽然诗歌报刊,民间小报也发些诗歌,那只不过是名家的作品,或者是圈内的一些写作朋友,把广大诗歌爱好者排斥在外。再看,诗的内容长句短句朦朦胧胧,一些读者看不懂的诗却充满诗坛,而人民需要的好诗,统统排斥在外。
我记得著名诗人艾青说过一句话,让诗飞起来,在一九七九年,他访问德国,他写了一首诗《墙》墙有多高,有多厚,有多长……“有位德国老妇人听说后说:我不认识这位中国诗人,想不到他对我们民族的苦难理解的这样深刻。从这们老妇人话里体会到一首优秀的诗,对世界,祖国与民族是一种深厚的爱。从生活中提炼酿造的诗,就能打动人民的心坎,人民是热爱与欢迎的,也是任何金钱买不回业的。唐诗为什么能传那么久远!正因为她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平民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压迫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刻骨的仇恨,他也是长期的自然与生活原始的回归。让诗飞起来也是我这本《曲传九诗集》创作的宗旨与主题,是我生活的实际与我的文化修养的结晶,在诗歌创作领域里,是我的思想与学习不断升华。
我记得刚进中学的一九五七年那个秋夜,我在父亲开的小小烟纸杂货店里。看见他在朦朦胧胧的灯光下,从在柜台前一个高脚例子上打着瞌睡。他的光头在灯光的照射下,反射出璀璨油光来。那种卷入、淳朴、忠厚、甚至有些滑稽的样子来,看上去实在可笑。我想到父亲的一生善待别人,真不容易啊。奠基的母亲,在店堂后面,借着前面昏暗的灯光,勤俭一家三口人的衣服。我想父亲一样忠厚、善良且勤俭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他们都是都市里的小市民。养活我,培养我,使我永生永世忘不了父母亲的恩情……微凉的西风吹来:我打了内个冷颤,少年时代开始遐想起来:我今后的人生该是什么?人生之路该是这样走:人生就是一个难猜的谜?我在一首游草后诗中写道:桎酷的战争/扼杀河里多少游草/游草的那时/含着泪走上衰亡的歧路……这恰恰是我生活的写照。青年时代,我从汽车运输学校毕业,当过汽车驾驶员、装卸工、修理工、检验工、通讯员、勤杂工、做过轻访城报上海记者、新闻晚报《环境楼盘》记者和在上海作协创联室工作过。并且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新闻晚报、劳动报、东方城乡报、文学报、故事大王等报刊杂志发表各种文学体裁作品二百万字文学的作品。出过《浦江情诗》、《我的文学梦》二部诗集,《路遥知马力》小说集,《真纯的抒情》散文集,还为越剧,沪剧《越苑群芳》、《悠悠沪表》写了二本书。我深知在文学与诗歌创作这条路非常艰难。尤其只有高中水平的我更是难上加难,但我骄傲说:我为他努力奋斗过:因为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仗仰理想的意志,一直存放在我心中,写的诗是文学百花园里的野花,就是这样野草教会我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弘扬真善美,鞭苔假恶丑,捍卫人性的猛兽开火,向着人间的春天,向着光明,和谐着地球姹紫嫣红伊甸桃花园。为了人们美好生活,虽然到了垂暮的晚年,为了勇敢真善美鞭苔假恶丑,我还是要天天做好自我清醒冲锋的准备!
(本文为银海出版社出版的《曲传九自选集》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