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6: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3月02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丁晓欢:拥抱互联网新时代 新农人“走”出新路子

  【返乡档案】 丁晓欢,一位曾经的金融男,如今的家庭农场主。80后的他,几年间,从一个完全不懂农业知识的上班族变成了精通电商与营销的农场主。他用他的一举一动,诠释了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型农民”。

  【创业感悟】 “我想走出一条和传统农民不一样的‘创新’之路,我不仅要通过互联网把我这片田里种的大米推出去,还要利用它的力量真正做到产业振兴和家园兴旺!”

  □见习记者 李子晗

  立春过后,青浦练塘镇东庄村在“淋”了几场春雨后终于绽放出活力。这些天,上海优禾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丁晓欢又忙开了:600余亩土地已翻耕待播;鳖稻共生区域环沟整治一新,之后将迎来一批新的甲鱼宝宝;田埂上新种植的一排排红美人将为基地带来一抹亮色……新的一年正在拉开帷幕,丁晓欢踏步在这广阔的田间,看着这片饱含着祖辈心血的土地,露出了欣慰而幸福的笑容。

  “农场”和“互联网”,似乎是很难联系在一起的两个词。然而,丁晓欢在2014年底接手父辈经营种植的这片土地时,将大米销售“搬到”互联网上的想法便逐渐在心中萌芽了。他凭着自己10余年在金融行业所累积的销售经验,做出了许多传统农民未曾做过的尝试。

  丁晓欢深知产业振兴与“销”字密不可分的道理,经营农场这些年,他在牢牢把控自家大米品质的前提下,一直在“创新”自己的销售方式。“现在农场产出的大米主要在拼多多、鱼米之乡等多个平台上进行销售,销量都很好。”丁晓欢向记者欣慰地介绍着。

  如今的丁晓欢,在电商路上走得越来越稳了。他不仅将自己的大米推向了各网络平台,还创建了“上海优禾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微信公众号,亲自负责运营和后台维护。也正因为丁晓欢的这些努力,合作社生产的大米如今不仅是青浦区同时具备“双码”和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同时也是电商平台上炙手可热的产品。丁晓欢在这股互联网和电商的浪潮里,成功“创”出了自己的路子。

  名为“上海地产农产品平台”的小程序是由市农科院和上海微创联合打造的,农户们在小程序上挂上链接,就能售卖自家农场的农产品。而丁晓欢农场里的各个品种:“银香38”、“南粳”“沪软1212”、无农药“鳖稻米”等,就这样被他“上了架”。

  “我们现在除了售卖大米,也在想顾客怎么引流的问题。通过小程序,我认识了许多新顾客,然而,朋友‘引’进来了,怎么‘流’?又是个新问题。” 对此,丁晓欢给了记者新的回答:“我决定继续‘创业’,开发出一个顾客引流的软件技术,科技公司的名字我都想好了,不出意外,今年3月后就要试运营了。”

  在“互联网”这条路上“走”稳了,丁晓欢没有固步自封,而是选择了在新的赛道上“创”出新的产业,“创”出新的商机。在互联网创新带动创业的这条路上,丁晓欢从未停止过努力与尝试。

  如今,丁晓欢的合作社发展得越来越好,回归到其离开繁华的市中心高层大楼而返朴农村的初心,其实是一颗赤子之心——他从未忘记过振兴家乡产业、带动村里百姓一同富裕的梦想。

  “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东庄村这些年发展得很快,首批精品民宿样板房已开工建设,农村电商工作室吸引了一大批创业青年来到村里,这也为我们合作社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会。”丁晓欢说,“我们将在合作社打造一个昆虫、植物展览厅,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吸引更多学生来到田间地头。将来,示范村将创新出像咖啡厅、茶室、书店、农家乐这样的产业集群,必定能让东庄村更加兴旺和充满魅力!”丁晓欢由衷地向记者表达着自己的美好愿景。

  面对年薪丰厚的职位,他毅然决然回到质朴田园,“走”出一条新路子;面对新时代互联网的洪流,他无所畏惧的大步上前,“奔”向浪潮的最前端;面对家乡产业振兴,他积极地构思,“创”着东庄村美好的未来蓝图。

  这就是他,一个从未停下,永远“创”在路上的年轻农场主——丁晓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稿
   第A03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A04版:政策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养殖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T01版:特刊
   第T02版:特刊
   第T03版:特刊
   第T04版:特刊
   第T05版:特刊
   第T06版:特刊
   第T07版:特刊
   第T08版:特刊
刘苗会:用科技书写南汇水蜜桃的“甜蜜事业”
丁晓欢:拥抱互联网新时代 新农人“走”出新路子
东方城乡报特刊T06丁晓欢:拥抱互联网新时代 新农人“走”出新路子 2021-03-02 2 2021年03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