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县新海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党支部结合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服务功能,广泛组织党员开展社区老人亲情结对活动。三年来,该中心党支部不仅为文明镇创建贡献了力量,而且也为自身树立了良好形象,赢得了居民群众的点赞。
以需求为导向 搭建服务平台
该中心党支部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服务社区居民的工作规划中,首先想到的是在本镇老龄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如何关心社区日益增多的独居老人、大病重病老人看病难、出行难、生活难的问题。在整合5个居委会摸底上报的156名大病重病老人数据基础上,该中心党支部对其年龄、家庭基本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发现有近三分之一老人存在子女长期不在身边,没有专人定点照顾的情况。为此,该中心党支部发动居委干部和社区居民中具有一定技能特长,热心参与社区公益的骨干力量集中起来,与中心党员一起成立了一支有爱心、乐奉献的亲情队伍,结对独居重病老人。
该中心党支部在结合“社区工作日”、“党员到社区人人做公益”等活动走访中了解到,大部分独居老人都会碰到平时无人陪伴、生病无人相助的困境。新海一村的张阿姨因子女常年在外打工,80多岁的她晒个被子、洗个棉衣已经力不从心;住在怡心养老院的李老伯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平时有人能陪他聊聊天、读读报、充实一下老年生活;独居老人陈阿姨希望有人能帮她剪一下指甲、洗洗头。针对每位老人的不同需求,该中心党支部党员均做好记录,并进行分类梳理,使问题需求一目了然。
优化服务项目 创新工作机制
该中心党支部按照居委会分布情况、老年人居住情况、身体状况、子女情况、便于开展活动为主,要求每名党员定点服务5-8户居民,以各居委会作为各自的联系服务点,以辖区为单位划分专区,由居委会分管老龄工作干部为块区小组长,负责块区内联系服务协调工作。新海镇共建立服务块区5个,队长定期走访居委会与小组长、结对人交流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研究分析问题,确保服务对象广覆盖。
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该中心党支部发放服务项目清单,让老年人自己选自己挑。在分析梳理的基础上,该中心党支部专门制作了亲情结对服务清单,确定了调换医保卡、医药费零星报销、整理房间、上门探望、陪同配药看病、读报聊天等十个服务项目,让老年居民自己挑选,党员上门服务。队长沈林珍在走访时发现一老人说不清话、行动不便,她立即想到可能是脑梗的前兆,及时与居委会干部一起带着老人到医院看病,结果确实是此病引起,医生说如果晚送半小时后果不堪设想。
该中心党支部在开展亲情结对服务老人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居民区举办的困难人群特别是残疾人、重病大病人员关爱活动。该中心党支部与5个居委会开展了邻里守望活动,成立了“爱心传递”组,关心社区重大病居民;开展“助力夕阳”服务活动,结对25名老人。在为社区居民献爱心、送服务的同时,该中心党支部党员还结合窗口工作优势宣传最新医保政策,为居民提供亲情化的服务。
培育模范典型 赢得百姓口碑
多年来,该中心党支部切实为群众解决和办理了一批好事、实事,涌现出一批优秀党员典型和服务品牌。党员张亮是社保窗口工作人员,也是爱心传递小组成员,在新海镇开展党员双报到活动,走访居民刘新友家时,张亮发现他还有两个月就要满60周岁,但其工龄不足15年。了解情况后,张亮从新海职介所查阅其档案和劳动保障系统信息库,确定其只有9年的工龄但有7年工作经历,他将查阅的相关信息上报给了县社保中心,县社保中心领导十分重视仔细核实档案,同时协调职介所、助残员为他收集相关证明,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刘新友顺利拿到了退休金,激动地拉着张亮的手泣不成声。党员朱菊英是助力夕阳小组成员,她结合镇老年居民较多的特点,开展了为居民代理工作服务,老年人只要将所需办理的事项交给居委会,由工作人员带到受理中心,办结完后由朱菊英送到各居委会,给出行不便的老年人带来便利。此项特色服务被评为“上海市金点子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