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忻才康 通讯员 张莉敏
以花为媒,重振特色产业
从前,崇明水仙在海岛大量种植,向化镇施家花厢就以种植培育崇明水仙而名扬海岛内外。12年前,针对崇明水仙一度绝迹的情况,向化镇政府大力扶持施家花厢后人施克松重振崇明水仙这一传统特色花卉。施克松将从周边乡镇农户收集而来的崇明水仙种源进行栽培和繁育,渐渐形成规模化种植。2009年,在市、县、镇领导的关心帮助下,由施克松牵头成立崇明百叶水仙花专业合作社,投资200多万元建起种植面积达250多亩,培育崇明水仙种球400多万粒,集观赏、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农业基地,成为目前生态岛上规模最大的崇明水仙花原种基地。
文化为魂,打造水仙品牌
向化镇政府在注重崇明水仙传承和保护的同时,挖掘水仙花蕴含的文化内涵,培育以水仙文化为代表的高雅文化,并借助国内外花卉博览会等平台,扩大“施家花厢”、“瀛仙”两个水仙花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10年12月,产自崇明水仙基地的水仙作为“上海最有特色的花卉和体现上海园林园艺水平的产品”参加中国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获得了国内外客商的一致称赞。
市场为本,推出系列品种
崇明水仙无须雕刻,天然成形,多为复瓣花,花香浓郁,花期长,因而深受市民喜爱。据崇明百叶水仙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施克松介绍,针对不同消费能力人群,合作社今年新春推出10种系列水仙品种,既有20多元、30多元中间档次,也有五六十元,甚至一二百元的高档次崇明水仙盆景,很受市民欢迎。仅徐汇区天钥桥路的生态崇明门店内,春节期间平均每天的销售量在七八十盆。
以花为媒、文化为魂、市场为本。如今,崇明水仙已成为向化镇享誉沪上的一张馨香“名片”,登堂入室,香飘万千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