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卢连明 摄/文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公园。4月2日星期四,已经是下午3点钟了,在水果主题公园核心区金石公路两侧的停车点,整齐地停放着四五十辆小车,看得出,这些都是游客的私家车。农耕健身基地内显得非常热闹,有中老年人、年轻人,还有很多小孩。有的游客兴致勃勃地登上10米高的观景楼台,周围一片片粉红色的桃花、金黄色的油菜花尽收眼底。阁外香点心制作坊手工现场制作的都是本地的特色点心,青团、方糕、烧卖、粽子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品尝。象征着农耕文化的三台木质水车,路过这里的游客总要上去踏一踏,但要把水车踏出水来,还需要两人齐心协力才行,因此,这里的欢笑声最多。在金石路东侧的鼎鲜园竹制长廊和西侧的木制长廊中,散步的人群身临其境地感受着桃园的美丽风光。
“自从3月21日金山区‘田野百花节’在这里启动以来,前来赏花的游客比去年翻了一番还要多,大多数来自市区和石化的市民,真是出乎我们意外。”吕巷旅游管理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玲玲说。据游客接待中心不完全统计,目前为止共接待游客近8万人,最多的一天达15000人左右,平时每天至少四五百人,多时近2000人。
吕巷镇地处金山腹地,是上海郊区的一个农业大镇,农业旅游起步比较晚,为何今年游客突然多了起来,为何一下子成为全区又一个休闲农业重点镇,为何受到上级领导和旅游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听了副镇长叶文娣一番介绍,记者感到,助推吕巷镇农业旅游迅速火爆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整合农业资源
打造水果公园
吕巷镇以蟠桃、葡萄为代表的名优果蔬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并形成了以金石公路、漾平路为主的经济果林产业带,以金廊公路为发展轴心的果蔬产业带,草莓、蓝莓、樱桃、西瓜、哈密瓜、猕猴桃、冬枣等品种繁多的水果种植已形成相当规模,一年四季有水果销售,并打造了皇母蟠桃、施泉葡萄、敏蓝蓝莓等沪上知名的水果品牌。其中蟠桃的种植面积近万亩,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连片蟠桃种植区域之一,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施泉葡萄多次在全国、全市获得金奖。在发展特色水果产业的同时,该镇党委、政府积极整合资源,实施了“万亩蟠桃园、万亩果蔬园、万亩设施粮田、万亩生态林”的农业基础设施“四个万亩”工程;打造“十里花园、十里果园、十里菜园”的“三个十里”现代农业新格局;搭建了较强的农业技术支撑体系,成立了上海市蟠桃研究所、上海市蓝莓研究所及金山区葡萄研发中心。
为充分发挥吕巷镇现有农业资源优势,“接二连三”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该镇以“百花节”、“蟠桃节”、“葡萄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为载体,将现代观光农业与都市休闲旅游有机结合,打造了一个集生态示范、生产创收、科普教育、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万亩水果主题公园”,进一步激活吕巷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并规划以现有农业资源为依托,把一产、二产、三产结合起来,建一个以农耕文化为主要特色的集水果生产、水果销售、水果科研、生态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传播、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区。重点发展以果蔬、花木种植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有机农业,配套果蔬深加工,把种植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与廊下、张堰、枫泾古镇等周边景区串成线,把吕巷打造成为金山区中部休闲旅游区,通过观光旅游拉动水果生产销售和服务业发展,从而加快“创业吕巷”、“生态吕巷”、“和谐吕巷”的建设进程。按照以上定位,该镇目前正在积极打造总面积为1万亩的“一带一环两片”旅游区。“一带”即特色经济果林产业带;“一环”即金石公路、漾平路、红光路、朱吕公路构成的交通主环;“两片”即以中运河为界分成的两大片区,南部是蟠桃主产片区,北部是葡萄主产片区;核心区位于金石公路两侧。目前,集科研、示范、展示、培训为一体的千亩蟠桃核心示范区,以朱吕公路为轴心向两侧各延伸200米的特色农业经济林产业带已经形成。
完善配套设施
满足游客需求
近年来,该镇已先后打造了农耕健身基地、海棠花社、白漾生态园、蝶镜湖、车镜公园等一批特色旅游设施,开发了白漾农家乐、骏马园、芳心园、怡神园等一批旅游餐饮设施和白漾生态岛等休闲设施,为游客提供吃、住、游一体化的服务。建造了集旅游管理、综合服务、生态停车场等在内的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周到的后勤保障。
上海农耕健身基地有100米农耕赛道和300米健身跑道,还有滚铁环、打酱油等活动项目,让游客在体验农耕游戏的同时又能享受到美丽的景色。辟有3D土布画、DIY区、小白龙展示区和土布成衣制作展示区,游客可观看并体验中国传统纺纱织布工艺。金石果园即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视察过的蟠桃园,园内桃花观花长廊贯穿整个果园,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桃园美丽风光。海赏花社即上海植物园金山基地示范园,是该镇新引进的项目,致力于海棠新优资源的引种、培育、扩繁和示范。2013年12月正式启动,目前已完成了以展示上海植物园茶花、海棠花等新优品种的示范园一期和二期建设,以及用于海棠新优资源引种、培育、扩繁和示范的苗圃建设,苗圃拥有海棠37个品种约14000株。敏蓝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增加蓝莓品种及蓝莓文化展示和水系景观、观景园路、木桥、景观绿化等设施建设,使基地拥有更多休闲观光的元素,将其建设成一座集观光、旅游、科普、采摘于一体的生态蓝莓基地。蝶镜湖占地面积245亩,该湖最具特色的是它的湖形似中国地图,湖的边岸全部用石头砌成,同时按照湖边地形的不同,种植各类树木,高低不一,错落有致。经过近5年的精心培育,目前已拥有五珍松、红楝、桂花等名贵树种600多棵,榆樟、三角枫、大阪松等高档盆景1000多盆。沿湖边景观小道闲庭漫步,别有一番景象在心头。
目前,该镇已对外开放的旅游点共计16个,游客可到10多个果园开展采摘游活动,有4个农家乐可提供餐饮服务。芳心园农家乐可供400多人同时就餐,还可为游客提供水果采摘、垂钓、卡拉OK、住宿等服务。
弘扬乡土文化
提升旅游品质
该镇的桃文化、小白龙文化、土布文化、农耕文化等,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内涵。近年来,该镇投入近2000多万元,建设蟠桃广场电子大屏幕、桃文化展示馆、农民画长廊和标志性雕塑等项目,进一步提升蟠桃产业与文化嫁接、与旅游共赢的结合力和影响力。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吕巷小白龙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传统特色文化,祥龙戏珠、登天路等10种颇具特色的舞法,不仅具有丰富的趣味性,而且蕴含着渴求平安盼丰收、丰年喜庆谢天地等文化内涵。2010年吕巷小白龙舞被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的传统土布纺织手工艺,凝聚着民族文化的智慧,在代代相传的土布纺织历史长河中,吕巷民间土布纺织在江南地区尤为繁盛,“家家有纺车,户户在织布”是明清时期吕巷乡村的特征,民间流传的“朱泾锭子吕巷车”就是历史的写照,2011年吕巷土布纺织工艺被列为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正在申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镇精心打造的具有江南传统风格的农耕文化园,是上海市农体协唯一挂牌的上海市农民体育健身基地。
该镇特别注重将地区的民俗传统文化融入农业旅游活动之中。从2007年开始,每年蟠桃采收时节都要举办蟠桃节,并把蟠桃节办到了市区,让市民充分体验吕巷“万亩果园似仙境,人间美味在其中”的果乡风情,通过优质蟠桃品尝、蟠桃进社区、桃文化展示等活动,吸引大批市民走进桃园,采摘品尝鲜桃。吕巷“小白龙”的身影也经常出现在农业旅游点的活动现场。
记者来到“市外桃园”的土布成衣制作展示区,负责创意工作的姜永勋身穿土布中装,正在一个瓷盘上聚精会神地用土布黏贴河虾图案,非常细巧,活龙活现。展区内摆放着一台土布织机,织好的土布整整齐齐地堆放在货架上,土布成衣、土布包等饰品仿佛诉说着吕巷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姜永勋告诉记者,从现在开始到年底,利用双休日在现场开展土布贴画活动,把吕巷水果公园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美丽景色,同土布贴出来,贴画总长达106米,一方面组织志愿者开展创作,同时可与游客互动,从而更好地起到宣传和传承的效果,该土布贴画已申请吉尼斯纪录。真是越是乡土的,越是世界的;越是乡土的,越对现代人有吸引力。2013年,该镇农业旅游核心区接待游客12万人次,去年达到30万人次,今年又将大幅度上升。
围绕“生态绿核”定位
为农业旅游搭好平台
镇党委书记施芬芬对发展吕巷农业旅游充满信心,她认为,发展休闲农业就是要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给市民提供休闲。它是增进市民对农业和农村体验的一种农业经营新业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发展休闲农业还可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可以增加城乡居民接触,缩小城乡差别;可以让更多市民体验农村生活,解除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可使农村特有的生活文化、产业文化及民俗文化得以继承。施芬芬表示,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好现有农业资源优势,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吕巷“生态绿核”发展定位,以打造“万亩水果主题公园”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在政策上给予积极扶持支持,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农业旅游这篇文章做大做好,使吕巷成为名副其实的休闲农业的目的地。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建伟告诉记者,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吕巷农业旅游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下一步镇政府将继续把发展农业旅游、开发农业综合功能作为重点工作。一是要推进系统规划。在“四个万亩”建设基础上,系统梳理全镇特色果园、特色景点、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农业旅游资源,按照区委、区政府把镇区作为景区打造的要求,在镇域层面对农业旅游的功能定位、视觉识别、吃住行游购娱运营安排等做系统规划设计。二是要聚焦水果公园建设。近阶段首要任务是聚焦聚智聚力吕巷水果公园建设,着力抓推进落实提升,年内争取完成3A级旅游景区评审、通过蟠桃、葡萄两个水果品种的上海首批国家级生态原产地认证。三是要发掘文化底蕴。进一步发掘吕巷应奎文会、小白龙、土布纺织等历史、民俗、文学、典故等历史文化资源,让农业旅游有故事、有文化、有底蕴,赋予1+2+3第六产业发展文化元素。四是突出自然特色。注重突出吕巷特有的自然风光、地域人文,使农业旅游源于自然、融于自然、亲近自然。五是探索市场运作。在发展农业旅游过程中,注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探索农业旅游公司化、市场化运作,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旅游开发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