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周五头版《沪郊表情》刊发的封面照片《穿高跟鞋的家庭农场主》,画面是拖拉机上穿着高跟鞋踩在油门上的女主人公。对此,市农机主管部门来电提醒,穿着高跟鞋开拖拉机有违驾驶安全条例,虽然这是采访中的一次“摆拍”,但这样的提醒无疑是及时和必要的,在表示感谢之余也对可能引起的“误导”向读者致歉。
由此还想到另外一层意思,我们时常能见到这样的表述:新型职业农民已今非昔比,不仅有知识、有文化,而且穿着现代时尚,总而言之,今日之新型农民与城里人已没啥区别,农民已不像农民。我想,我们的采访人员要表达的也是这一变化。
农民不像农民,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但再仔细一想,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城乡差距习惯思维的流露,暂不论新型农民的改变并非仅仅表现在装束上,笔者想说的是当“农民”真正从一种称谓演变成一种职业,其自身独特的魅力恐怕再也用不着靠“不像”或“与城里人没啥区别”来证明和提升。因为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终极目标,并非农村不像农村,农民不像农民,而应让农村更像农村,农民更像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