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的《后会无期》和郭敬明《小时代3》同时上线。首周末票房,《后会无期》略逊于《小时代3》,这个结果,不代表什么,但的确也不出我的所料,我一直觉得,相比郭敬明对新生代生活的细腻感悟和引导,韩寒的旗手代言人和意见领袖身份似乎除了哗众取宠外,不怎么“接地气”。
“这是猪也会飞的年代,只要有风,但我不想是猪,因为风停了,猪就掉下来摔死……”这是韩寒在清华大学演讲的开场白,犀利带有刻薄,韩寒的风格,但仅仅会脱口秀般充满“哲理”又不乏“幽默”的段子,王自健比韩寒要高明得多。
事实上,真如韩寒的一位松江二中的中学同学所言,被誉为80手旗手代言人和意见领袖的韩寒,其实代表不了谁。
让我们跟着韩寒的老同学一起再来回望一下韩寒的“成长史”。
1998年,来自金山区的韩寒作为体育特长生,考入重点松江二中,1999年的校园运动会上,一袭黑衣的他,在学校的煤渣路上一圈圈奋力奔跑,春季的微风不时扬起煤渣,吹乱了众多围观女生的眼,某天吃完晚饭回教室晚自习的路上,听到校园广播里,一个男生以温婉的口吻絮絮讲述着,关于文学,关于理想,关于这个年纪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四下一打听,原来广播里的男生就是韩寒。接着,以“韩三篇”为代表的杂文,使他获得了更高声誉,人们看到了某种苗头,拼命扇风,这股风渐渐也感染了韩寒自己,那段时间,很多人以为他是80后旗手的不二人选,但事实上,这些杂文就像当年那段校园广播一样,只是顽童般挑战现有秩序的小打小闹,他的文章始终在线内舞蹈,与其说如鲁迅般尖锐,不如说更似钱钟书般的尖刻。
在我看来,韩寒一直在寻找自我的路上行走,他狂热地爱赛车,他将自己打扮着一个风流的,个性的,对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不屑一顾的侠客形象,这次,他的电影处女作,还是选择了故乡和远方的公路题材。一般而言,公路题材电影最适合探寻类似“找回自我”之类的话题,于是韩导非常熟练地塞进了欺骗与信任、背叛与救赎、逃离与回归的概念,而一如既往的是随处可见的段子,于是一个电影版的80后脱口秀被炮制出来了。
但说真的,除了记住几句段子,不知你还能记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