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热点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4年03月18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土地使用权仍不能抵押
  随着各地密集启动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今年两会期间土地制度改革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日前就中国农村下一步土地制度改革工作做出解读。他表示,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仍有多重法律障碍尚待清除,包括当前的土地使用权仍然不能用于抵押或担保。

  在陈锡文看来,土地制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就农地入市而言,只有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才可以进入市场,和国有土地同权同地同价。要推进这项工作,涉及一系列法律法规都有待清理,包括宪法、土地管理法、物权法、担保法等。目前,这些法律规定农村土地的使用权不能出让、出租或抵押和担保,直接导致相关工作无法开展。

  陈锡文说“目前的解决方案是通过试点实践,再根据经验对法律法规进行‘立、改、废’。从各地试点的情况来看,真正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农村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和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同价的试点还没有开始,还在等着有序安排推进。”

  对于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银监会发文表示坚持“试点先行”。银监会指出,按照中央关于“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和“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要求,慎重稳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发挥其在信贷融资方面的作用。

  不过,银监会也强调,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操作过程中要注重做到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要结合抵押业务特点,探索融资模式,创新融资产品,完善业务流程”。

  “如果法律障碍不扫清,地方试点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积极性将大大降低,并且,如果有金融机构在操作,最终一旦真的贷款出现无法偿还的问题,农地无奈挂牌转让会引发一些法律纠纷,这种风险隐患是存在的。”一位接近银监会的人士分析称。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夏涛指出:“当前,要尽快推动相关法律法规修订,稳定农村承包关系,探索三权分置有效形式,抓紧研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入股具体实施办法。”

  此外,在风险处置方面,有关专家认为,应建立贷款损失保障或补偿机制,在贷款发生违约、金融机构实现抵押权较难时,实施抵押物收购或进行贷款风险补偿,弥补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风险。加大对土地流转保险的政策性补助,鼓励保险机构设立土地流转保险品种,多渠道强化保障能力。林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5版:市场资讯
   第B06版:三农生活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面临三难
从公共服务全覆盖看“人的城镇化”
农村土地使用权仍不能抵押
东方城乡报热点关注B03农村土地使用权仍不能抵押 2014-03-18 2 2014年03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