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
让城镇化回归“以人为核心”
城镇化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城镇化人口的比重,也不是单纯追求GDP增长,更不是盲目的对城市“大拆大建”,而是让每一位公民都能均等享受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能够切实提高生活水平和获得发展的机会。
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表示,经济社会发展本意都是为了人,以人为本应该是城镇化本来的命题。
可以看出,城镇化改革下一阶段的核心必将回归到“人的城镇化”。而现阶段,实现“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就是让城镇化回归到“以人为核心”的最具可操作性的措施。
常住人口全覆盖:
关键在进城农民工群体
常住人口是统计上常用的概念。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使用的常住人口统计口径包括:户口在本辖区人也在本辖区居住、户口在本辖区之外但在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待定(无户口和口袋户口)、户口在本辖区但离开本辖区半年以下的人。
陈锡文表示,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超过了53%,7亿多城镇人口是指常住人口,而城镇户籍人口所占的比例只有35%。也就是说,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和城镇户籍占总人口的比例,差距大概在17到1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居住在城镇中的居民,有1/3的人是没有当地户籍的,要享受当地的基本公共服务就有很大的困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进了城的农民工。
改革路径:
还需积极发挥市场作用
公共服务全覆盖起码要解决四大问题:第一,要解决就业;第二,农民工的居住问题;第三,要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第四,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
实现各个领域公共服务的常住人口全覆盖,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更需要从理顺体制机制,积极发挥市场的作用入手。
以与农民工就业息息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为例,民革提案提出,2012年,全国16-30岁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为9664万人。多年来,农业人口的转移培训方式多采取政府出钱、职业教育机构具体落实培训项目,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效果并不令人十分满意,在一些地方,政府培训经费支付出去了,接受培训的人却依然故我,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以虚假培训冒领培训费的现象。而在各种培训方式中,企业培训是实效最好的,建议调动企业积极性,鼓励企业注重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培训,同时政府通过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公益宣传、给予税收优惠等方式做好管理。
陈锡文表示,目前加强职业教育存在体制问题,现在很多隶属于教育部门名下,这也有它的好处,但是问题是缺乏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在职业教育投入方面只是偏重国家的投入是不够的,也要大力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特别是要让那些民间大的企业,既能在教育上有投入,而且用他们的场所、设备进行培训,这样才能搞好。李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