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热点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3年力争所有农村学校都有食堂
  自2011年10月中央政府正式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拨款160亿元用于解决2600万贫困地区学生“吃”的经费以后,学校的厨房建设便成了进一步落实学生营养餐亟须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营养餐“有米无锅”的问题?日前,来自教育部、卫生部的官员、民间公益机构的代表、营养专家及教育界人士来到北京的福建大厦,共同为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厨房建设”的问题献计献策。

  699个试点县的学校传来好消息

  第一个发言的教育部财务司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处处长周为一开始便为大家带来了好消息:国家正在进行的“营养改善计划”目前进展非常顺利,699个试点县的所有学校现已全部开设了学生营养餐。

  她用数字进一步证实说,全国学生营养办有个每月进度报表,是由各县直接报上来的。今年秋季开学之前,699个试点学生营养餐的县,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当时报表的时间是8月15日,“我相信到了10月份,学校覆盖率应该是百分之百。”

  让孩子吃上热呼呼的“正餐”是件正事儿

  “营养改善计划”所覆盖的学校基本属于西部贫困地区,那里交通不便,加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农村大量留守儿童的主要生活空间基本在学校,因而让孩子至少吃上一顿像样的正餐,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在最近召开的“第三届反贫困与儿童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全国学生营养办副主任、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田祖荫介绍“营养改善计划”时说,目前全国农村地区学校基本上有三个供餐模式:学校供餐、企业供餐和家庭或个人托餐。据统计,53%的试点学校采用了学校食堂供餐。在先行一步的宁夏,选择食堂供餐的学校占到了91.4%,企业供餐和农户托餐的学校各占4.3%。

  来自试点学校的经验表明:实施以学校为平台的统一供餐,这样做的好处是既便于学校的统一管理,又可以相对控制和保障食品安全,可以说是最符合当今中国国情的供餐方式。

  齐心协力解决“有米无锅”难题

  “营养改善计划”可以说是一个最能团结社会各界、实现多赢的社会公益项目。它的开放性,吸引了政府、企业、社会公益组织乃至个人,共同为改善农村学校厨房的建设出力。

  周为处长在介绍“政府推进农村学校厨房建设”进程情况时说,目前政府按3年300个亿的专项计划安排落实,争取到2013年实现所有的农村学校都有一个食堂的目标。国家以往实施的一系列关于农村学校的建设项目,其中都包括食堂建设的资金。虽然她认为,民间流传甚广的“有米无锅”的说法“不够准确和全面”,但她也承认,将农村学校食堂建设好还需要一个过程。      谢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专题报道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文化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报道
   第B06版:市场资讯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土地制度再创新 城乡统筹探新路
2013年力争所有农村学校都有食堂
土地制度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核心
60万农家书屋带动全国建成各类书屋超百万
东方城乡报热点关注B032013年力争所有农村学校都有食堂 2012-11-13 2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