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发布《农户贷款管理办法》
银监会日前对外宣布,《农户贷款管理办法》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已于近日发布,管理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作为涉农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户贷款规模近年来稳步增长。银监会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末,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余额34840亿元,比2007年末增长160%,占涉农贷款的21.4%。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管理办法结合农户贷款业务特点,按照手续便利性与业务规范性相结合、贷款可获得性与风控严密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户所在地域、农林牧渔生产、农户消费等不同贷款需求特点,并吸收借鉴国际小微贷款管理技术,对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管理办法强调,农村金融机构应综合考虑农户贷款资金及管理成本、贷款方式等要素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利润率和支农惠农要求,合理确定利率水平;农村金融机构应以支持农户贷款发展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户贷款定期考核制度,对农户贷款的服务、管理、质量等情况进行考核,并给予一定的容忍度。
10·28
近4年全国农民减负22.95亿元
据农业部日前召开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成果交流会消息,2008年以来,农业部加大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工作力度,开展涉农收费专项治理,4年共减轻农民负担22.95亿元;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4.24亿元。
同时,加强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工作,全国30个省共成立了1800多个仲裁委员会,聘任了1万多名仲裁员,健全了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土地承包纠纷调处体系,切实维护了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近4年来,农业部还坚持把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作为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强化权力监督的重要举措,大力加强制度机制建设,行政审批按时办结率始终保持100%;提前办结率达到98%。
在作风建设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方面,农业部组织开展了“百乡万户调查”和青年干部“接地气、察民情”实践锻炼活动,先后派出336名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深入700多个乡镇,走访农民3万余人次,锤炼干部队伍,提升服务“三农”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
10·27
农业部认定155个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的指示精神,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推荐的基础上,近日,经审核后,农业部正式认定北京市朝阳区等155个县(市、区)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
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主动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纳入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总体布局,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拓展工作内容,实现了从重点抓资金管理向全面加强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转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涌现出许多好的典型。开展示范县的创建活动,是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推进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尽快形成制度健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手段先进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
10·26
植保体系建设力争到2020年取得突破性进展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日前在中国植物保护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上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各级农业部门和广大植保科技工作者要把强化科技支撑、社会化服务、应急防控、政策保障“四大体系”建设作为现代植保体系攻坚任务,力争到2020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构建起现代技术与装备高度集成、社会化服务和公共服务紧密结合、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高度统一、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植保防灾减灾体系。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有会员2万人,设17个专业委员会、分会和工作委员会,是推动我国植物保护科学技术发展、促进植保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十五”以来,植物保护防灾减灾年均挽回粮食损失达到1600亿斤以上,为保障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作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