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言论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04月17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层农资经营者可抢通“最后一公里”
  □吴修佩 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营现实和目前农业科技传播体制状况下,农业科技的传播到基层明显受阻。有人形象地描述为:农业科技的传播在“最后一公里”受阻。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并明确提出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那么,究竟哪一种模式才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呢?笔者认为,从长远看,应当实现“公司+农户”、“工厂化”农业发展模式。但目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组织、培养、利用好基层农资经营者,是抢通“最后一公里”的最佳选择。

  首先,基层农资经营者有站在“最后一公里”终端的位置优势。广大农资经营店土生土长散落在广大农村之中、千家万户之间。他们有任何科普队伍所不具备的站在“最后一公里”终端的位置优势。

  其次,他们有为“最后一公里”终端百姓真诚服务的感情优势。他们本来就处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众乡亲之中,更加由于职业、效益的促使,使他们有自发为当地百姓搞好服务的内在积极性。因此,他们具有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感情优势。

  第三,他们有解决“最后一公里”终端百姓农业科技需求的职能优势。同样,为了事业的发展,哪一个农资经营者对“两当”,即当前、当地乡亲们的农业科技需求不是了如指掌?并且“既开方,又卖药”,能最及时、最实际、最有效地解决乡亲们的“燃眉之急”。所以他们具有解决“最后一公里”实际问题的职能优势。

  第四,他们在农业科技推广运作上具有成本比较优势。目前,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农业生产总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占0.5%左右,而我国不足0.2%,人均则更少。但不少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往往靠国家提供大量资金运作推进,而基层农资经营者不但没要各级资金支持,反而在开设赊账业务、示范推广、保障生产等。所以他们具有其他农技推广模式所无法比拟的资金运作、推广成本低廉的优势。

  第五,他们有“最后一公里”捷足先登者的地位,早就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这支队伍早就成了当地一方农民离不开、少不了的良师益友。所以农资经营者“最后一公里”终端的服务角色,早就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专题报道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5版:三农生活
   第B06版:市场资讯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净化种子市场亟须法律领航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须过三难关
吉林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需突破三个矛盾
基层农资经营者可抢通“最后一公里”
吉林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仍存难题
挪用农村医疗资金应从严问责
东方城乡报言论观点B07基层农资经营者可抢通“最后一公里” 2012-04-17 2 2012年04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