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不吃不合“口味”的“免费饭”。在山东省济南工会二职专,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是一所针对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技能培训学校。桌椅,崭新锃亮;微机室,配备的是平板电脑;4个宽敞明亮的大教室能容纳近300人,教室还装了柜式空调。农民工来这里学习会计、计算机、家政等课程,全部免费。然而,该校校长洪兆东的脸上并没有多少欣喜:“每到‘春风送岗行动’期间,学校都到农村宣传招生,即便这样,也得两个多月才能凑齐一期学员。”
其实,济南工会二职专的困境并非个例。山东省总工会调查显示,农民工就业大多集中在加工、饮食、服务、建筑等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许多农民工认为没有必要花钱去接受培训,更不愿意因为培训而失去现有工作机会;另外,部分农民工参加培训后不能顺利就业,也影响农民工参训积极性。
缘何“剃头挑子一头热”?政府补贴的农民工培训缘何遭遇“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一位业内人士坦陈:“在不少地方和单位,针对农民工的培训太乱了!很多培训单位开车到村里,上1个小时的课,复印好上课农民的身份证,农民啥都没学到,培训指标就完成了,就可以领到补贴了。”
山东省总工会的有关人士认为,农民工培训带有较浓的行政色彩,主要依靠政府从上向下推动,缺乏完善的评估机制、考核机制和监管机制。农民工培训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农民工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能力;培训科目设置单一,与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不适应,无法满足农民工的实际需求;不少培训机构只为完成任务、领补贴、抓收入,不愿意增加投入,充实培训设备和内容,导致农民工技能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整合力量,紧扣市场搞培训。乔玉霞是平度市城关街道的农民,在山东大嫂职业学校学习了月嫂和育婴课程,说起育婴,讲得头头是道:“我儿子小时候会拉着我的手让我摸索摸索,我就给他捋捋胳膊,现在教授讲了才明白,专业名词叫‘抚触’,能增加母子感情……各种费用加起来2180元,可以永久免费学习,能学到本事,交学费也觉得值!”
山东大嫂职业学校负责人万忠说:“我们是商业化运作,一切看市场,做不好那就是打自己的脸。这两年每年培训农民工1000多人。”该校与济南正益交通成人中专、济南万家盛世人力资源公司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农民工报名后,可以按意愿任选3家学校中的汽车维修、电气焊、育婴师、家政服务等十几个专业;部分学员可以选择“订单式”培训,培训结束拿到证书后直接去定向企业上班。这样,基本实现了培训和市场的有效对接。
于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