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查处违法搭建,除了惩处搭建者,其所属的小区居委会甚至街道拆违办也要承担“连带责任”,实行现金处罚。这是松江区方松街道今年7月新修订出台的《查处违法建筑管理办法(试行)》中最“醒目”的一项新内容。
据了解,居民小区里的违法搭建往往十分隐蔽,尤其是在别墅较多的小区,有的业主借着房屋二次装修或漏水点改造等顺势搭起违建。如何在第一时间发现违建苗头并将其“连根拔除”,考验的便是基层工作人员的一双“火眼金睛”和工作智慧。发现得越早,拆违的成本越少,难度越小,业主损失也越小。
在方松街道本轮修订的试行《办法》中,明确规定:高度不超过1.5米的违法建筑,街道拆违办接报后必须半天内拆除,若逾期不拆,每起在拆违办当年的拆违奖金中扣除200元;超过1.5米的违建,一周内不拆除每起扣除奖金200元。
除了将拆违办的“钱袋子”与违建处置挂钩,对辖区内的居委会也有了一套拆违奖惩机制:居委会若自行劝说存量违建业主自行拆除,每起奖励居委会1000元;居委会若没有及时发现“眼皮底下”搭起的违建,街道则在居委会主要领导年终考核中扣减200元起,在该片片长年终考核中扣减400元起。
这套办法虽颇为“简单直接”,却无疑是动了真格,将基层单位对违法建筑的警惕性提得更高,不少居委会甚至动脑筋创新了一套社区管理办法。前不久,松云水苑居委会从小区“环境护理自治团组”接报:一幢复式别墅有准备搭建违法建筑的“嫌疑”。原来,队员们在巡逻时发现,这户业主在门前的一块公共绿地上堆放了大量黄沙等建材,向左邻右舍一打听,获悉业主准备将其改造成一个晾衣场。队员们急忙联系居委会,不一会儿,居委干部连同业委会、物业公司人员一起赶到现场,对业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仅阻止了业主的违建行为,更令人欣慰的是,业主还用手中已购买的材料,对门前的公共绿地进行了重新整修,将其装饰得焕然一新,把一件坏事变成了好事。
如今,松云水苑的“环境护理自治团组”已经发展至40多人的规模,队员们每人划片包干,定人、定时进行巡查,如同小区里的流动“摄像头”。而居委会则将队员们纳入志愿者“时间银行”系统,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
据方松街道拆违办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拆违办共组织集中整治35次,拆除违法建筑85户约4097平方米,而其中23户是自拆户。
“拆违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字。”方松街道拆违办负责人介绍,但凡等到违建搭完再拆,投入的人力物力都要比初期多好几倍。别看就多搭了一个混凝土露台,拆起来却不能用铲车推倒,而是要靠人工一点点凿掉,一拆就是一个星期。出台新规后,将大幅提高查处违法建筑的速度,从而建立和完善违法建筑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的长效管理机制,做到坚决控制增量,逐步减少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