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浦东天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记曹路镇文明之家卫振豪家庭
~~~——记曹路镇文明之家卫振豪家庭
~~~——记曹路镇文明之家卫振豪家庭
~~~——记曹路镇文明之家卫振豪家庭
2014年08月2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根扁担挑起的不止是一个家
——记曹路镇文明之家卫振豪家庭
  □通讯员 丁国琪 

  近日,曹路镇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开展践行“好家训”,展现好家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卫振豪老先生一根扁担的故事和努力拼搏的精神以及夫妇俩以良好的家风教育子女,使子女们个个健康成长,成为振兴国家有用之才的成功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像老卫家一样,那么社会就会和谐、稳定、进步,曹路“创业热土、宜居家园”的宏伟目标才会早日实现。

  一根长1.6米,直径约8厘米的普通毛竹扁担,陪随一位年逾80的老人,到今已53年。奇怪的是老夫妇自2005年动迁入住小区后,其他旧东西都已舍去,唯独这根扁担仍旧珍藏着。老人说:“就靠这根扁担在经济最困难的年代养活了五个子女,供他们上学读书,使他们看到这根扁担,不忘六七十年代生活的艰苦和父母辛勤劳动,教育他们靠自己的双手为国家创财富,为自己家庭谋幸福,这位老人名叫卫振豪,今年83岁,与同岁的老伴住在曹路镇美地芳邻居委。

  1947年家住曹路镇民众村的卫老伯去上海一家生产金笔的小工厂学生意,1954年公私合营并为上海金星金笔厂,1958年大跃进年代,国家发展重工业,老卫被安排到上海泰山耐火材料厂。六十年代初,国家发生了三年自然灾害。老卫响应党的号召,在1961年回老家务农,在那年代,国家受灾,百姓遭殃,农民更苦。农民起早摸黑出工一天只有三四角钱,老卫从小到上海学生意,初到乡下,对农物是门外汉,农活不会做。1963年,老卫得知曹路粮库要招收几名粮食搬运工,而且收入比较高,他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当了一名粮食搬运工,那时的搬运工就靠一根扁担一根绳子,两人肩扛每扛总要四五百斤,搬运粮食都在清晨五时到上午十时,下午两时到傍晚七八点钟才能回家,早饭由大女儿送到粮库,草草吃好,继续干活,搬运工工作尽管十分劳累,但收入还可以。当时搬运一吨粮食只有几毛钱,生产队还要收取一定管理费,每月的收入还在三十元多一点,在当时每月三十多元的工资算高收入了,比老卫种田要多几倍的收入。

  老卫当时很高兴,既解决了全家七口人的吃穿,又使几个子女能上学读书,扁担生涯伴随老卫整整八年,老卫说:“八年中扛断了扁担两根,至今保留的是第三根”。1971年使老卫意想不到的喜迅终于成为事实。根据当时的政策,下放工人在一定的年龄段内,可照顾进国营厂当工人,老卫被分配到张江水泥厂工作。在水泥厂老卫主要工作是跑外勤,经常去外地,为了家里多点收入,几天几夜的火车卧舖不买,专买硬座票。晚上睡觉垫点旧报纸,吃饭啃啃冷馒头。随着老卫的工资逐渐增加和子女逐个参加工作。老卫家的生活摆脱了贫困,老卫1991年退休养老,老夫妇俩生活幸福美满。

  谈到家风家训话题时,老卫不假思索:“因我忙于工作,赚钱养家糊口,对孩子们的教育主要靠老太婆(老卫夫人),她对子女的要求是:一要勤劳俭节,做任何工作都要做一行爱一行象一行。二要做人要诚实、谦虚。对左邻右舍要友好相处,相互帮助。在她的教育下,五个孩子从小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儿子从上小学起,每天要割几花袋青草,放在猪圈里面,即当猪的副料,又能填猪圈,增加肥料量,还要捞籽草喂鸭子。

  在老卫夫妇勤俭俭朴的作风熏陶下,五个子女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社会作贡献,为家庭谋幸福。尤其是儿子卫永平先干木匠活,后进入浦东马铁厂,从供销员做起到科长,后任担任安基赵桥联合党支部书记,为乡办厂的发展和两村的经济发展都作出了贡献。2004年,卫永平又被镇党委政府委以重任,兼任曹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理,他不辱使命,任职十年来,带领公司全体员工一起共同努力,使公司始终保持经济两位数增长。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成为曹路全镇经济大半壁江山。他本人也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创优争先优秀共产党员等多种殊荣。

  说起一根扁担治家和五个儿女的故事,老卫很欣慰,他说:“我和老太婆都是大老粗,只会干活,如果孩子们有点成绩的话,也要感谢国家感谢党。”

  另据了解,曹路镇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开展践行“好家训”,展现好家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旨在弘扬正能量,建设和谐家园,为曹路实现“创业热土、宜居家园”出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专题报道
   第A04版:沪郊经济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社会民生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各地
   第B05版:解读
   第B06版:借鉴
   第B07版:农技推广
   第B08版:畜牧兽医
川沙新镇为解决企业“融资难”主动作为
金桥镇开展浦东新区创评全国文明城区宣讲活动
高桥镇离退休干部为小学生讲课
一根扁担挑起的不止是一个家
东方城乡报浦东天地A07一根扁担挑起的不止是一个家 2014-08-21 2 2014年08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