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
与认识了二十多年的中国节水抗旱稻首席科学家罗利军研究员交谈,他说起年轻时的一个经历。那时他还是小伙子,刚开始工作,在基层的农业部门见习,跟随前辈,选定一个村“定点调研”。
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在农村的日常运作中,他慢慢感受到了“乡村脉搏的跳动”,这是乡村真实的生命力。他至今记忆最深切的一件事是:有一天深夜,他已经睡熟了,突然被一个哭声惊醒了。这个哭声,是那样地凄惨、悲凉,痛彻肺腑,是农民最为深沉的感情的爆发。第二天一大早,他一打听,是邻近人家发生了家庭的意外变故,突如其来,家里人接受不了,哭得那样地痛苦。
这位科学家说,真实的生活,是喜怒哀乐都有的生活。整天笑口常开,整天愁眉苦脸,整天怒火冲天,都不是真实的生活。要了解生活跳动的脉搏,要与生活打成一片,就一定要明白生活里所有的喜怒哀乐。
同样的生活感慨还来自另一次采访,采访上海嘉定南翔镇“全国最美家庭”林琳一家。后来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杂志上。文章开头说到,事先知道这一家的故事里,有一段伤心的经历。所以特地选了一个大晴天去采访,好让好天气多少减少一点回忆带来的伤感吧。但与这一家面对面时,感受到生活的“阴晴圆缺”已经带给他们理解生活的从容。所以,给文章取了一个题目:不需要专挑“大晴天”。但编辑可能觉得这个题目不够直白、鲜明,换了一个更为“朴素”的题目。我当然同意,但依然很喜欢原来的那个有意味儿的题目。
13年前这个四口之家遭遇了最为惨痛的“伤心故事”。6岁儿子的腿在车祸中严重受伤,最后只能截肢。妈妈也是全身上下多处受伤,卧床无法动弹好几个月。他们一家能够走过来,走到今天,靠的就是“真实”。
突如其来的意外,带来“至暗时刻”,对于这一家是必然的,家人没有选择逃避,也没有故作“勇敢地面对”,该痛、该哭、该笑、该叹息、该振奋,都一起经历、一起体会。
突如其来的意外,触动了敏感的神经,这才会真正意识到生活的复杂,许多事,不是我们平时书本里、口头上,一两句话就能勾勒清楚的。这种种生活里的“复杂”,让这一家与生活的真实直接“面对面”。这也是一种“意外的财富”。
生活不是“比”出来的,人只要不知不觉陷入了单一“与别人比”的习惯中,往往就走上了让自己为难、却又停不下来的“独木桥”。在独木桥上走,无暇闲步欣赏周围那么广阔、多样的景色,只能盯住自己脚下那么单调的几步方圆之地。
生活也不是“挑”出来的,在“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中,只“挑”出喜乐和香甜来,认为这是好的,应该抓住,紧紧不放;可怒和可哀、又酸又苦又辣的事,则是不好的,应该扔弃、避开和忘却。这样,生活就不成为“整个儿”的,而是分成了“要与不要”的两部分,只想在刻意追求的“喜乐”和“热闹”中,忘记痛苦、躲开痛苦,痛苦却往往就躲在门后,经不得一丝门缝的开合,随时都会汹涌而来。
“喜乐哲学”其实很容易转而变成悲观哲学,因为它要在生活中否定掉这么多“必然有、抛不掉、却不想要”的东西。记得以前读曹植集,随手一翻看到的第一首诗里就有这么几句:“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美妙的舞蹈,已看不可看了,好听的歌曲,也已听不可听了,接下来有些什么可以喜乐的呢,简直不知道可以做些什么,只能让大家进呈一些“快乐的方子”。这“乐方”两字实在触目惊心,仿佛已经“快乐成病”,需要“药方”来对症医治了。刻意求欢,想让热闹一刻不间断,最后只能归于“穷尽无聊”。诗里最后找到“斗鸡”一法,却还要靠“作弊”助兴,“愿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场”,在斗鸡身上添加狐狸气味,让“对手鸡”害怕,求得“常胜”的快感。大开的“笑口”,越来越显得空空洞洞。
还是《古诗十九首》里的两句一语道破:“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人生再怎么极欢尽乐,归根结底还是“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这几个字,一个字也少不了。这才是真实的生活。感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