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国祥
从迈出军营,到成为生猪产业链国家级龙头企业掌舵人;从种猪领域的“门外汉”到种猪培育的“行家里手”,严国祥用了整整20年,一路走来,他和他所创办的“祥欣”品牌是乡村振兴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记者 刘晴晓
他是上海有名的“祥欣种猪”品牌创始人;他是业内出了名的“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他曾远渡重洋,跑遍核心种猪基地,“包机”引进865头优质种猪……他是上海市浦东新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严国祥。
从迈出军营,到成为生猪产业链国家级龙头企业掌舵人;从种猪领域的“门外汉”到种猪培育的“行家里手”,严国祥用了整整20年,“我1987年创立了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先养鸡再养猪,一路走来,祥欣是乡村振兴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严国祥介绍道,“我们为中国的猪产业做出了贡献,在国际上也树立起‘中国好猪’的形象。”
高端定制“取长补短”
种源为“芯”,畜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是畜禽良种和基因资源的竞争。2000年是上海祥欣走向种源农业的元年。从一开始,祥欣就引进了当时国内最好的“大白”“杜洛克”和“长白”3个品种的纯种猪,并进行组群选育。2002年,又引进了150头当时顶尖的好种猪。
“尽管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种猪基因库,但因缺乏科学、系统性的选育与综合性的开发利用,本土种猪不太适应中国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祥欣育种团队通过对比发现,国外种猪6个月可以长到130公斤,瘦肉率可达65%以上。但进口种猪在缺乏持续系统性选育的情况下,很容易陷入“引种—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摆脱不了对国外种猪的依赖。
面对这一状况,严国祥决心向着高科技、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种猪领域进军。2004至2005年间,企业通过引种建群,拉开了“祥欣种猪”自主育种的序幕。“在当时市、区农委的指导下,我们组建了技术服务团队和院士专家工作站,运用BLUP分析、分子育种等手段,开展种猪育种的研究、应用。”
2013年,为了进一步提高种猪品质,严国祥亲自率领团队赴美国选种,历经1个多月,走遍全美著名的种猪场,查遍了全美73个顶级种猪家族的谱系,斥资2000余万元,让865头美国顶级种猪“包机”来沪。“从国外引入高端定制种猪,这是上海规模最大的一次。”提起十年前跨洋引种的经历,严国祥记忆犹新,“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
据悉,上海祥欣及时将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及标准转化,围绕良种繁育的关键技术,贯穿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完善标准化技术与管理,形成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基础,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制标”的原则,建设企业标准体系。
截至目前,上海祥欣已拥有《种质创新与种公猪培育技术》《猪精液的长期或超长期保存技术》《健康养殖技术集成》等4项核心技术标准。主持或参与修订标准4项,其中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2项,团体标准1项。
科技赋能“行稳致远”
无臭味、省人工、智能化、机械化是现代种猪繁育场发展的方向。
宽敞明亮的场房,整洁清爽的猪舍……万亩良田环抱下的祥欣基地里,数万头优质仔猪在天然的生态防护屏障内茁壮成长。在整齐排列的单元格里,膘肥体壮的仔猪正在进食。通过现代物联网系统,技术人员可以实时查看仔猪舍、分娩舍、母猪舍等各类猪舍中的动态画面。场房里,安装在地板下的机器正在高效运作,将猪舍里的粪便经过刮入专用管道,排入配套建设的污水处理工程项目中。“一头猪就是一个小型有机化肥厂。”严国祥介绍道,“我们通过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标准,将养殖粪污发酵处理成有机肥,实现禽畜粪便的肥料化、能源化资源利用,促进农业循环发展。”
独一无二的身份ID,精细化的B超体检,“私人定制”的饮食配比和智能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是上海祥欣提升效率的“芯片”。“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管理平台,我们可以实现全流程远程数字化管理。”严国祥介绍道,“在不断提升数字化水平的基础上,祥欣还在关键技术上寻求突破。”
创新猪精冷冻生产保存方式,建成先进的生猪冷冻精液产业化基地;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在生物科学领域开展合作,在全基因组育种、动物生殖生理、种猪遗传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随着基因组测序等先进技术手段在国内推广应用,在育种技术方面,国外已经不存在压倒性优势。”经过多年的实践,上海祥欣已建成完善的杜洛克育种群,当前存栏1200头杜洛克生产母猪、20个优秀公猪血统;建成了4000头杜洛克全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为种猪选育提供了强大支撑;并率先实现对杜洛克肌内脂肪(IMF)的测定与选育、精液质量性状的测定选育;公司年推广纯种母猪两万多头,种公猪5000多头,高端种猪市场占有率达到2%,在国内名列前茅。
扩繁推广“串珠成链”
“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系种猪品牌,为解决国家种业‘卡脖子’问题贡献力量,是我们种源企业的使命。”严国祥表示,种猪从核心场走向农户,育种是核心,扩繁与推广是关键,如何串珠成链实现育繁推一体化是难点。“我们以上海为种猪育种科研中心,在现有体系基础上,计划在外地建设更多的种公猪站和扩繁场,目的是进一步扩大育繁推体系规模,为重点突破及转化具有重大发展前景的技术谋篇布局。”
2018年,上海祥欣开始在国内生猪主产区布局区域种公猪站,以及以种猪扩繁场为纽带的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全面发展种源生态链。建设期间,上海祥欣组织技术人员驻地指导养殖户,分发技术手册;建立祥欣体系种公猪站、扩繁场、技术服务站。同时,通过直播、公众号、视频号以及信息推送等“线上”方式,为养殖户提供相关技术培训和问题解答。“祥欣的技术人员指导区域养殖户使用猪场管理软件和育种软件,根据收集的数据,为养殖户提供‘量身定做’技术服务,推广全套标准化技术体系,帮助解决种猪的饲养、猪场管理等各方面问题。”严国祥说,“同时我们也通过共享的信息数据提升养猪业数字化管理水平,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目前,祥欣已在国内布局扩繁场6家、种公猪站20家,存栏种母猪10000头,种公猪3200头,形成了行业里具有鲜明特色的祥欣育繁推体系。
202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会议强调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农业农村部出台《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这些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我们种猪繁育工程的建设步伐。”严国祥欣喜道。
如今,祥欣为全国半数以上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提供优质种猪及猪精资源。2022年,祥欣共向市场销售推广优质种猪6.6万头,带动养殖农户4100余家;育繁推体系产值达13亿元。据统计,每年有近7000万头上市商品猪含有祥欣种猪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