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海段早在2018年提前完成退捕,目前已进入加强禁捕执法、打击非法捕捞、巩固禁渔成效的新阶段。为加强本市长江禁捕执法工作,2020年10月以来,市农业农村委执法总队成立禁捕执法专班,集中执法人员、执法船艇驻守重点水域、重点港口,利用长江禁捕智能管控系统,通过“大排查”、联合执法等形式,多次对长江禁捕水域内涉渔“三无”船舶、非法捕捞等行为进行处罚,切实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四清四无”良好局面。
一年多来,本报记者多次跟踪记录执法第一线,留下了生动影像。
长江“十年禁渔”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为加强本市长江禁捕执法工作,切实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四清四无”良好局面,按照市农业农村委的部署和要求,市农业农村委执法总队(以下简称“执法总队”)牵头相关区农业农村委执法大队,在坚持全天候、不间断巡航执法和夜间突击执法的基础上,聚焦本市长江禁捕区域沿岸港汊、闸口、滩涂、芦苇荡以及相关重点水域开展执法检查。
水陆综合整治
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长江口江海交汇、省际交接、水域开阔、港汊交错,上海的长江禁捕区域水域面积有3200多平方公里。自2020年底以来,市、区农业农村执法部门,每月均对沿江沿海沿岸开展“大排查”,合计近30次,发现处置涉渔问题线索400余条。通过一次次的全面排查、重点清理、压力传导、建账销项,动真碰硬的“大排查”推动落实了全面彻底的“大整治”,涉渔问题线索从2020年底的300余条,到2022年趋于归零,彰显了排查整治、执法监管的成效。
2020年10月以来,执法总队成立禁捕执法专班,集中执法人员、执法船艇驻守重点水域、重点港口。同时,加强与公安、海事、水务等部门的合作,组织开展了多次“使命2021”联合执法行动。
在本市长江禁捕区域沿岸的其他港汊、闸口、滩涂和芦苇荡,执法总队和相关区农业农村委执法大队也通过水上巡航、路上巡查,无人机、光电雷达相互协作的方式,进行全覆盖、地毯式的立体排查。执法总队将这套排查机制称之为“长江口及周边港汊涉渔问题线索排查工作长效机制”。这既是一个涉渔问题线索的发现机制,也是禁捕执法的快速处置机制,更是密切市、区协同,加强部门联合、提高执法效能的合作机制。
2021年9月,执法总队与崇明区农业农村委执法大队围绕崇明岛沿岸进行“大排查”,此次行动出动了10名执法人员组成排查组,陆上行程达到了550公里,并调派无人机飞行9架次,这是长江禁捕区域执法检查的生动缩影。通过无人机监视器,执法人员可以看到无人机巡查各处滩涂的影像,发现隐匿在芦荡深处的已废弃筏子,监控周边数公里范围内是否存在非法捕捞、渔具网具、涉渔船舶的情况。
加强垂钓执法监管
规范垂钓行为
2021年12月30日,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我市长江口禁捕管理区垂钓管理的通告》(沪农委规〔2021〕13号),通告从适用范围、管理要求、禁止行为和法律责任等四个方面对垂钓管理做了详细界定,并规定从2022年2月1日开始,将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长江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保护区核心区上海段划为等水域禁止垂钓区域。对于非禁钓区域,也将按照相关政策规定,进一步规范垂钓行为。
加强垂钓管理,规范垂钓行为,这是上海市长江禁捕区域实现“四清四无”以后,摆在执法部门面前的“十年禁渔”新课题、新试卷。
随着长江禁捕智能管控系统启用,上海市长江禁捕执法进入了“人防+技防”“智能+机制”的新阶段。利用这套智能管控系统,执法总队查处了多起垂钓案件。
今年7月中旬,上海市长江禁捕智能管控系统对沿江沿岸进行自动巡查时,发现有两人在长兴岛石沙村的一处丁坝上进行垂钓。经执法总队研判后,认为可能存在违规垂钓行为,执法总队禁捕执法专班现场执法组执法人员立即驱车前往现场。到达现场后,执法人员检查了鱼竿、鱼钩、饵料,重点检查钓具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向垂钓者询问垂钓渔获物的用途。并向垂钓者告知、讲解了垂钓有关政策、规定和注意事项,向他们发放了上海市及周边水域禁渔区域示意图、相关普法宣传资料等。
2022年6月上旬,执法总队根据智能管控系统告警信息,步行一个小时穿过滩涂芦苇荡,在长兴岛某丁坝查处“一人多杆”垂钓者1名。
2022年6月下旬,智能管控系统在崇明庙港(禁钓区)发现了5名垂钓者。按照属地管辖原则,崇明区农业农村委执法大队随即前往现场,依法进行处理。
2022年7月27日,通过智能管控系统发现告警的线索,执法总队联合崇明区农业农村委执法大队对重点水域开展违规垂钓突击行动,执法人员“水上赶、岸上堵”,成功查获5名在禁钓区垂钓人员。
■本版撰文:记者 陈祈 郁若辰
见习记者 杜洋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