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贾佳 摄/通讯员 陈军军
新近上市的小番茄和西瓜,被玩出了“花”,花样还在翻新。
位于松江叶榭四村村的家绿彩虹农场正式对外开放了。在“主人”张春辉看来,376亩土地充满很多可能,“乐趣是‘挖’不完的。”
事实上,还未完全对外开放,这里已是松江热门采摘地。每到周末,驱车自驾找上门来玩的市民就排满了,农场距离松江城区并不远,自驾大约30分钟,但还有很多人是从市里专程赶来的,来过的人又成了回头客。
因为“疫情”的缘故,沪郊游比以前火了,对于周边好玩的去处,市民通常嗅觉灵敏;而喜欢到乡村去的原因也并不复杂,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在采摘或者玩乐中消磨时光,顺便收获一些新鲜蔬果,是闹市里难得的体会。可受欢迎的农场,总归有它的“不一样”。
上周六,记者来到彩虹农场。在体验接待中心,小番茄糖葫芦、小番茄冰淇淋、鲜榨小番茄汁、小番茄五彩色拉、小番茄梅汁、小番茄蛋糕在木餐车前一字排开,一系列以小番茄为原材料的新品惹人注意,自然,也就吸引了当天来这里活动的小朋友。原料是当日从番茄棚新鲜采来的,像金童、玉女和绿宝石等品种,橙色、红色、绿色放在一起,做拼盘、沙拉,色泽鲜亮的;西瓜也被做成了冰淇淋,还有西瓜酒。
这两年,家绿产出的番茄和西瓜在市地产优质评比活动中屡屡获奖。不久前,又有两枚奖牌收入囊中。种出的产品口感好,销量就会不错。但在乡村“玩体验”这件事,要的是“脑洞大开”。
张春辉拿出6月农场体验项目清单,其中罗列了20多项内容。他说,农产品不只是用来采摘的,可开发的产品可以越来越多,也就意味着,来了总能看到新鲜事,又从各种新鲜的体验中感受农产品“好”在哪儿。
不变的是创意本身。因创意而生产的感受,有助于重新认识眼前的农产品。彩虹农场目前规划有三个核心区。A区是小型综合体验区,占地87亩,有蔬果采摘、萌宠喂养,制作软糕,品尝乡村简餐,可以户外烧烤、土灶烧饭,有草坪和水面游戏,还可以垂钓;B区为四季瓜果种植区,占地200亩,消费者测试来的受欢迎品都将实现规模化种植;C区为种养结合生态区,以羊为主,作张泽羊肉的特色体验。从养殖课堂文化到参观科普喂养、吃烤全羊,“内容是可以不断叠加的。”张春辉说。
再比方,蔬果采摘。眼下,茄子、水果黄瓜、西葫芦、辣椒、球生菜、豇豆、扁豆都熟了;那些即将成熟的兰花茄、各式萝卜、南瓜也很吸引人。彩虹农场的蔬菜大棚为市民敞开,营造的是一种品种繁多,随时可以“田头选菜”的气氛。
同一品类不同品种的蔬菜是集中种植的,方便识别、辨认,还有科普性;植株种下去的时候,为相应区域留出了足够空间,方便挎着篮子来回走动。一旁散养着的兔子,羊,鸡,鸭,鹅,很有农家“土味”气场。
四季瓜果种植区占地面积大,规划明年设置以“小火车”的方式环游采摘。小火车徐徐驶过,沿线依时令设有西瓜站、甜瓜站、番茄站,站台停靠在花式廊架下,游客可以在四季景观中享受采摘。“等到明年再来,能看到的又不一样了,像游乐园一样,但可玩的,都是好吃的农产品。”
“体验”这件事,可解读的方向有很多。“边看,边吃,边玩,涨了知识,又下了单。”张春辉说,大多市民喜欢这种感受。去年疫情暴发时,本地蔬菜一度出现供应短缺,田头菜运不出去,超市几次断货。“家绿”在紧急之下建起了“网上田头菜场”,让松江地产蔬菜抱团销售,对接供应中形成了稳定的线上销售通道,地产蔬菜至今受到欢迎,这些客户也成为彩虹农场的客源。
“很多人一直在关注我们的抖音、小视频和朋友圈。”张春辉说,跟他们接触,会更了解上海消费市场。这些人不只是希望吃到新鲜菜,也想玩得好。
让乡村的乐趣在农场中被深度植入,让每块田与人之间产生联结与互动,也在每种农产品“身上”看到新的乐趣和可能。一款叫做“九回头”APP正在测试中。在松江区农业农村委支持下,未来,这款软件将集纳包括家绿基地产品在内的各式松江特色农产品销售。在彩虹农场选中的物品,立即下单,也可及时送达到家,如何让线上线下的互动感,变得“流畅而不留痕迹”,张春辉说,在细节处的探索,最是留住人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