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
“两眼一抹黑,出生在城里,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在农村待过。”
“农村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定式,需要自己形成一套灵活应变的方法,其中最关键的是学会共情和换位思考。”
“我们去谈的时候,常常是一群人就围上来了,大家七嘴八舌的,人越聚越多,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那一天,终于做通了他们的工作,挖机一排排从身边开过。”
“在农村工作是我人生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更懂农民,更热爱脚下这片土地。”
20个月后,舒悦习惯了说“我们得胜村”,把自己当成了村里的一员,乡亲们常常念叨这位城里来的小伙子:“他来之后,村里的变化真大。”年轻干部培育机制的建立,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重要抓手,这是比“输血”更难、更重要的“造血”,在舒悦的心里始终牵挂的是得胜村村民群众今后的乡村振兴之路。
□记者 贾佳 通讯员 牛立超
2019年6月11日,舒悦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那天上午他作为松江选派的15名驻村指导员中的一员,来到得胜村,开始了为期20个月的驻村生活。“两眼一抹黑,出生在城里,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在农村待过。”尽管当时舒悦已经是城投集团下属城乾公司副总经理,但是对于农村生活的体验还是一片空白。接待他的得胜村党支部书记李青也很忐忑:“我自己上任也没多久,就怕怠慢了他。”20个月后,舒悦习惯了说“我们得胜村”,把自己当成了村里的一员,乡亲们常常念叨这位城里来的小伙子:“他来之后,村里的变化真大。”
“新兵”来了,问题解决了
两个“新兵”,很快成为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战友”。“老伯,现在生活有啥问题吗?看看我们能做些什么。”舒悦与李青还有其他几名村干部一同,逐一走访、逐户倾听,将村民反映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村里的路坑坑洼洼、绿化太少、活动空间不够、大米愁销路……舒悦归纳了一下,大致分为农村产业扶持、基础设施提升、作业设备升级、园林景观打造几大类,都是村民们的急难愁盼问题。
问题理清了,“靶点”找到了,如何精准施策呢?舒悦反复强调,自己扮演的是沟通桥梁的角色,解决问题还是离不开自己背后组织的合力推进。城投集团党委和车墩镇党委主动跨前、积极对接,“2+8+X”得胜村综合帮扶项目很快搭建完成,两个党委带领八个基层党组织,并引入社会帮扶资源共同助力得胜村的振兴与发展。
村民们欣喜地发现,之前反映的问题正在逐个得到解决:2019年10月,两户家庭农场主反映的增产不增收、丰产不丰收问题得到了解决,舒悦搭建起中国银行上海松江支行与得胜村的共建对口帮扶,让农场主对接到企业食堂和职工超市这两大平台,一年销售大米6500公斤,并做到兜底保障,让粮食年年都不愁卖;2019年11月,城投集团下属的净达公司给村里捐来了5辆电动垃圾收集车,村民告别了用手推车运输垃圾的历史;城投集团下属的凯达公司还在村老年活动室东侧修了一条长320米的便道,并给村里的潘泾路铺上了柏油,新增了5处停车场地;城投集团下属凯盛公司对得胜村进行绿化升级,让荒地也焕发绿意,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生态景观。
随着帮扶项目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帮扶的举措更有针对性,对突发问题、紧迫问题的应对性和应变性也更加得到增强。去年春季,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舒悦与结对共建单位积极联动,寻找可用渠道,将路障、测温枪、酒精棉等第一时间运到村里,保障了防疫需求;夏季,应对汛期到来,对防汛水闸进行维修更新,预防雨水倒灌,排除了防汛安全隐患,同时在处置违法用地、焚烧秸秆这些之前完全靠“人防”的问题用上了高科技,引入无人机进行巡逻;秋季,人口普查开始,不足10名工作人员却要登记本地与外来共6000多名人员的信息,舒悦协调为村里装上了户外LED显示屏,添置了多台电脑和打印复印设备,帮助宣传、落实普查工作,现在LED大屏还用来普及预防电信诈骗知识、发布疫情防控要求,一屏多用;冬季,在原有老年人帮浴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理发、测血压甚至磨剪刀等项目,让排队等候洗浴的老人可一站式解决很多事。
驻村生活“结束”后,
改变还在继续
看上去一切都顺风顺水,其中的难处和挑战,舒悦自己知道。他告诉记者:“农村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定式,需要自己形成一套灵活应变的方法,其中最关键的是学会共情和换位思考。”提及得胜村渔业大队人居环境改造的那场“硬仗”,舒悦印象深刻。这个大队历代以打鱼为生,集中居住人口密度非常大,每家的面积只有20多个平方米,附近配套又比较落后,村民们见空就乱堆放各种杂物,让整个大队看上去乱糟糟的,该大队也成了整个村子人居环境急需改造的“重灾区”。当地的村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整治,起初他们非常排斥。
“我们去谈的时候,常常是一群人就围上来了,大家七嘴八舌的,人越聚越多,心理压力可想而知。”舒悦却主动要求加入到说服的队伍中,从党员入手找到突破口,整治改造循序渐进展开,让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再让村民自愿要求整治改造。“那一天,终于做通了他们的工作,挖机一排排从身边开过。”这个画面一直定格在舒悦的脑海里。
20个月的驻村生活,转眼进入尾声。“是否会担心人走了,帮扶的项目也是随之中断?”对于这个问题,舒悦并没有多大的顾虑,“2+8+X”得胜村综合帮扶项目的运作机制将持续发挥作用,驻村期间共建单位派出专业人员驻村实地办公,对年轻党员干部进行一对一、点对点、人带人的专业能力传帮带提升,结合帮扶项目培养年轻干部的小微工程管理能力,组织建立了得胜村“8090党员第二项目经理”队伍,村里一批年轻的干部成长了起来,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重要抓手,这是比“输血”更难、更重要的“造血”,在舒悦的心里始终牵挂的是得胜村村民群众今后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农村工作是我人生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更懂农民,更热爱脚下这片土地。”舒悦骄傲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