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前召开的第八届中国农药工业发展国际论坛消息,2013年我国农药出口增速大幅下降,首次显著低于进口增速;制剂进出口继续双增,首次成为农药进出口双增唯一拉动因素。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农药产量318.95万吨,出口162.19万吨,出口量占总产量的50.85%;进出口额分别为6.98亿元和85.23亿元,贸易顺差高达78亿美元。出口产品中除草剂占六成,进口产品中杀菌剂占五成。
中国农业部农业检定所国际交流与服务中心张文君表示,2013年我国农药出口金额超过1亿美元品种有12个;进口超过1000万美元的14个。亚洲和南美洲是我国农药出口的主要市场,而进口农药近九成来自欧洲和亚洲。
张文君指出,我国农药出口生产企业区域化高度集中。江苏等12省市出口农药153.39万吨,出口金额82.55亿美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94.6%和96.9%。江苏、浙江、山东3省生产企业高度集中,占总出口数量的76.6%和总出口金额的76.1%。
03·16 中国农科院启动“农科讲坛”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讲坛”在国家农业图书馆启动,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科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成为首期开讲嘉宾,为500多名青年科技人员和在校学生讲解水稻分子育种,介绍水稻育种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与热点问题。
作为我国著名的水稻科学家,在当天题为《水稻品种设计育种的分子基础》的报告中,李家洋从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基础,以及高产、优质、高抗品种的设计育种。
据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介绍,中国农科院此次启动“农科讲坛”,旨在通过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举办高质量的学术讲座,打造国内一流的学术交流平台。从3月起,讲坛每月举办1期,内容涵盖国内外最新的农业科技进展、中国农科院最新科技成果以及对农业科技和农业发展领域热点问题的讨论等。
03·15 中国热科院在云南建立咖啡创新中心
日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咖啡创新中心在云南省普洱市揭牌成立。该中心的成立,是该院立足云南咖啡产业发展需求,推动热带农业科研和推广大联合、大协作的重要举措。
热科院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以全国热带农业科技协作网为纽带,服务全国热区,引领热带农业协同创新和协作推广。云南是我国第三大热区之一,近年来,云南咖啡产业快速发展,目前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已占到全国的99%以上。热科院香饮所从1957年开始进行咖啡科研攻关,在咖啡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控、加工等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人才优势,新成立的咖啡创新中心将联合云南省农业科教单位,以云南小粒种咖啡标准化、规范化、可持续生产为研究重点,促进云南咖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揭牌后,热科院香饮所还与云南普洱曼老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咖啡新品种培育、区域试种、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和品牌化推广战略研究上开展实质性合作。
03·14 《中国农化服务肥料与施肥手册》出版发行
由中国农业大学王兴仁等编著的《中国农化服务肥料与施肥手册》,近期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编写历时十余载,经过16次修改,由18位资深土肥专家审稿,是专门为广大知识农民、农技推广和企业农化服务人员量身打造的工具书兼培训教材,是一部全新的肥料与施肥手册。该书内容以肥料选用和施肥技术为核心,涵盖农业生产知识、测土配方施肥、叶面施肥、水肥一体化、逆境施肥、土壤培肥等技术以及肥料法规和农化服务等内容。
全书69万字,165幅彩色图片,160个施肥技术表格,以问答形式深入浅出地回答了农业生产、农化服务和技术培训中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519个,大大增强了该书的参考价值。该书具备两大特点:一是突出我国作物种植、施肥条件和农化服务的区域性,做到因地制宜;二是强调肥料效应和生产成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将施肥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综合管理也视为科学施肥的基本原则,便于读者拓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