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马陆镇大裕村是中国葡萄之乡的主要产地,“萄农”金惠娟是这村里的其中一个成功种植户代表。她告诉记者,当初她包地种葡萄,纯粹是带着一种试种的心态,甚至还有些许无奈,因为当时镇里正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要求养殖业向种植业转型。所以,她关闭了自己的养殖场,改行种起了葡萄。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原本只勉强包地6亩、一心只想把葡萄种植当作一种副业“附带带”的她,结果却从中咀嚼出了一番甜头,出手没多久就有了1.5万元的亩产出,让她喜不自禁,种植热情倍增,从此一鼓作气,由副业变产业,将葡萄种植规模渐渐搞大,并让在外打拼的儿子回家帮她一起搭手,并让他成为了葡萄园的新管家。
金惠娟今年已快六十岁,上手种葡萄时也已经步入知天命之年,按理已不再需要去冒险博机会了。更何况当年葡萄市场又是那样的不景气,别说身边村民都对葡萄种植不看好,连自己的丈夫与公婆也持坚决反对态度,因为经常跑运输的丈夫已见过太多别人葡萄被市场贱卖、甚至卖不出去的那份心酸与纠结。公公更是嚷嚷着,有钱不如存银行,拿利息过踏踏实实的日子。此时,那些不愿参与种植的旁观村民也纷纷将目光聚焦金惠娟身上,认为她此举不会有希望,甚至断定她会将自己原本养猪赚的钱全部搭进去。
但出乎大家所意料的,这6亩葡萄地金惠娟竟然没赔本,还赚了钱,卖了9万,净赚7万。看到这些,原本一心想找工作的丈夫开始“移情别恋”改变主意,不找工作去找地了,支持妻子将种植规模进一步搞大,对葡萄种植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主动帮妻子办起了一家以妻子名字命名的惠娟巾帼葡萄专业合作社。其实,金惠娟心里明白,葡萄好不好销,关键在品质。因此,她从抓质量入手,向马陆葡萄种植专家、高级农艺师单传伦讨教科学种植经验,通过实践总结,打造出了深受市场欢迎的绿色精品葡萄,并在马陆葡萄评比大赛上三次蝉联金奖,由此创建了市双学双比示范基地。金惠娟说,她的种植技术都由单传伦所教,比如,采用“压低产量”的办法对葡萄实行“计划生育”,即保证葡萄枝藤上每枝只留一串果,同时严格控制每串颗粒,以确保“优生优育”,并禁用催熟剂(激素)等。
由于品质有了保证,金惠娟的葡萄订单开始日益增多,并有了固定客户群,手上的货常常供不应求。此时,站稳了脚跟后的金惠娟又开始带教起身边的农户,帮她们一起实现致富梦想。社员王云娣入社前对葡萄种植一窍不通,金惠娟便手把手地上门施教,给她传授整枝、疏果等技术,并帮她联系销售渠道。在她帮助之下,使王云娣5亩地的葡萄年收益达到了10多万元。手中握有马陆葡萄这棵“摇钱树”,金惠娟进而又把眼光放得更远,把路看得更宽,即添种猕猴桃,发展多元经济。金惠娟说,她从宝山区天平村及浙江上虞猕猴桃基地看到了猕猴桃的市场发展前景并深受启发,于是便携手社员金美娟,于去年底在12亩地上进行了猕猴桃引种。金惠娟分析道,葡萄每年7~9月相对较忙,而猕猴桃则是9月底开始忙碌,这样恰好有个档期可利用,且猕猴桃的用工成本仅为葡萄一半,两者又都是攀藤植物,所以在种植上有相容借鉴之处,上手也相对容易。
现在,金惠娟已将工作重担渐渐转交儿子樊江锋的肩上,而小樊也不负所望,他告诉记者,目前,他已投资30万元,对5亩葡萄种植地进行了钢结构的平棚架式的设施改造,旨在提升葡萄种植品质及产业能级,改变以往传统农业模式,向现代都市农业方向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马陆精品葡萄。小樊说,改造后的钢结构平棚架不仅拥有空间大、通气畅、光照足、减少病虫害及抗风雪能力强等优势,且枝蔓可以向上延伸,即占天不占地,腾出的地面空间便于机械化操作,减少劳动力投入成本,让市民可有更大的参观与采摘葡萄的转身空间。此外,还能利用地面空间进行一些优质特种蛋鸡的放养,以增加土地产出率,为发展都市观光旅游农业及增加收入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