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本埠一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09月2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性的力量见证社会成长
  □朱昌俊

  连日来,随着国内爱国情绪的高涨,一些非理性爱国行为出现,偏离了正常爱国情感的表达渠道。而在个别非理性爱国群体作出一些打砸行为的同时,一些民众走上街头,发出“理性爱国”的声音,无疑上演了另一个版本的“爱国课”。 

  在西安,一位青年举着写有“前方砸车,日系车请调头”的纸板站在西安街头;在广州,两名中学生在打砸行为发生后,自发清理街头垃圾;在厦门,一些市民用中国国旗盖住驶来的日产车车标,让它安全开走……几乎在每一个有非理性爱国行为出现的城市,都同时存在着这样的画面。这些细节瞬间通过微博的方式,在网络上形成抵制非理性爱国行为的重要力量。 

  应该看到,在一个法治社会,绝大多数民众都相信任何爱国行为不能逾越法律和文明的底线,但在这样一个时候,当民众情绪高涨,非理性行为被情绪左右的那一刻,敢于站出来,面对激情的人群喊出“理性爱国”显然需要多几分勇气。他们从微博的呼声中走进现实,以公民的名义发出理性的声音,并又反馈到网络实现理性声音和力量的传递和放大。 

  较之于公权力部门的强制手段,来自民间的自发抗议非理性行为的声音,虽然显得温和,却因为是源自内生的民间理性,显示出理性力量对于非理性情绪的消融。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是两种社会力量在温和的博弈中达成和解与理性共识的过程,久而久之,它们将给整体上的社会理性带来增量。 

  任何一场集体性的公共行为,都是对于社会理性程度的检验。在谴责非理性行为的同时,那些敢于在群情激昂中发出理性声音的公民,更值得我们为之欣慰。他们代表了社会中率先成熟的一部分理性力量,在理性、行动的公民素养中,勾勒出社会成长的缩影——一个充分理性的社会,才是我们向往的社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本埠一周
   第A03版:娱乐现场
   第A04版:倾诉情感
   第A05版:初恋情感
   第A06版:影视艺林
   第A07版:民生综合
   第A08版:健康养生
   第B01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B02版:社区·关注
   第B03版:社区·视点
   第B04版:社区·图说
   第B05版:社区·旅游
   第B06版:社区·浦东
   第B07版:社区·经济
   第B08版:社区·副刊
轨交22号线28日试运营
西郊国际农副产品中秋展今日开幕
都江堰猕猴桃将进上海各大超市及水果店
沪将出台“新牌上新车”政策
第11届老凤祥上海国际首饰文化节开幕
图片新闻
理性的力量见证社会成长
上海中秋国庆加班8天工资最低1333元
市民政局中秋停办结婚登记10月1日加班登记
■热议
马相伯故居日前免费开放
上海近日蓝天白云
东方城乡报本埠一周A02理性的力量见证社会成长 2012-09-21 2 2012年09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