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崇明县新河镇推出的“筑爱宝贝”关爱留守儿童成长项目,至今已经1年多了。她的出现,不仅给农村留守儿童带来了欢乐和温暖,而且也让社会各界人士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引起了高度关注。
四年级学生小林是一名留守儿童,原先活泼可爱,自从前年爸妈出外打工后,他就变得寡言少语。不愿与人交往,爷爷奶奶忙于干农活,也没引起多大注意。时间一长,小林在校读书时不愿发言,回到家里把门一关不读书写字就是看电视,不愿搭理别人。家人一时也拿不出一个好的办法来解决。负责“筑爱宝贝”关爱留守儿童项目的镇志愿者协会、工会、团委、事业办、青少年社工站等,及时开设“倾听坊”,一对一开展对小林进行心理辅导。通过一段时间努力,小林有了明显变化,变得和从前一样活泼开朗。在外打工的父母放心了,爷爷奶奶开心了,小林自己在学习上更有劲了。
留守儿童飞飞自从爸妈到上海市区打工后,感到没人关爱她了,情绪比较低落,而爷爷奶奶只是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在精神和学习上并没有什么交流,也无法沟通。飞飞社交圈子小,在学习遇到困难后不愿问问别人。时间一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筑爱宝贝”项目推出后,新河镇专门成立“留守儿童沙龙”。工作人员鼓励飞飞经常与爸妈打打电话,每月用书信方式向爸妈说上几句悄悄话,让她闲暇时去市区看看爸妈;动员她参加“同伴辅导”小组,鼓励她与同龄小伙伴一起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飞飞感受到虽然爸妈不在身边,但是仍有不少人在关爱着她,心里感到很开心,也恢复了爸妈在家时的状态。她积极参加“留守儿童沙龙”活动,遇到什么事情就主动的与老师、同学、爷爷奶奶交流,学业困扰等问题也迎刃而解。
留守儿童小王,由于爸妈不在身边,爷爷奶奶过度溺爱,出现了不讲卫生、不愿上学的不良倾向。对此老师着急,父母担心,爷爷奶奶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况。负责“筑爱宝贝”项目的工作人员,就动员他参加“小公民志愿者服务队”,给他讲述从小爱清洁、敬老互助的意义。渐渐地,小王变得讲卫生、爱清洁了,看见老人会主动称呼“爷爷奶奶”,上学也不缺课了。小王的可喜变化,让大家深深感到“筑爱宝贝”这项目推出以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