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新主体·解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今天的浙江农业,正从过去的“地养人”,走向“人养地”的协奏曲。那么,浙江是如何“养地”的?初冬时节,经历了一年的大丰收后,处处能寻到答案。
~~~
~~~
2020年12月29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高级职称”在三农建设中发挥鲶鱼效应

  经过相关培训和技能考核评价,近日,山西太原古交市53位农民评上了“高级职称”。这是古交市农业部门在全省首批颁出山西省高级技能职业农民证书。

  农民也能获得“高级职称”,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如今正在成为现实。这一吸引和培养农业人才的新路径,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

  当代农民,不可与过去同日而语,他们不再只是靠天吃饭的一群人,很多农户通过学习和摸索,拥有了独特的技能,不仅让自己增收,也带动了一批农户共同致富。

  发现他们,给他们认可,帮他们提高,就是对三农工作最大的支持。以古交为例,今年9月以来,就选拔出了100名家庭农场主、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小微农企带头人、种养大户、农业技术骨干,让他们加入专项培训班,接受农业专家的亲自指导。这一过程,既是对农民和农民掌握现代技能的一次情况摸底,也有助于集中解决一批影响种植和经营水平提高的共同问题。不仅全面,而且精准,更为日后进行定期辅导与帮扶打下基础。

  拿上“本本”,有了职称,一方面是对他们专业能力的认可,另一方面会让他们今后更有底气对周围农户进行技术指导,自信心、荣誉感和责任感都大大加强。可以说,这是职业农民发展的必由之路,专业化、技能化和科技化都需要这些骨干人才发挥带头作用,日复一日地用他们的本领造福更多农户。

  不受学历、所学专业、论文等限制,以工作实绩、技术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经济社会效益作为其主要评价依据……这样的职称评定标准,显然更加符合农村实际,农民最需要的,也恰恰就是这些看起来不起眼,却长期坚守一线又懂技术、有经验的“田秀才”和“土专家”。相比于科班出身的专家教授,他们之间的沟通成本更低,帮扶可以无缝衔接。

  新农村需要新农民,新农民才能更好地建设新乡村。通过对职业农民进行职称评定,有助于打通农业技术供需的“最后一公里”,让他们激活农村的“一池春水”,成为带领农民致富的领头羊,必将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氛围,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宋鹏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稿
   第A03版:特稿
   第A04版:关注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政策
   第B08版:农技
藏粮于地的秘诀:把土地养肥养滋润
让“高级职称”在三农建设中发挥鲶鱼效应
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知识(一百五十六)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解读B05让“高级职称”在三农建设中发挥鲶鱼效应 2020-12-29 2 2020年12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