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绿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佘山有兰

  □刘向东

  松江佘山盛产毛竹,春笋自带兰香故名兰笋。因此有推论称兰笋之香源于兰花而佘山有兰。但通常的境况是兰笋年年有,兰花却难见。所以另有断言笋与兰并无关联,佘山有兰只是意象而已。

  据相关地质考证,包括佘山的松江“九峰十二山”系浙江天目山余脉。其山体岩质和土壤植被与天目山同属一类。而天目山自古以来出产各种兰花。其中初春开花,叶片纤细劲捷,花茎清洁清晰,花瓣洁雅芳馨沁人心脾的春兰极其珍贵。

  某年春,浙江朋友送我一盆天目山春兰,介绍说江南气候温暖山林植被丰富,土壤酸碱适中宜生长兰花等常绿草本植物。由此我认为佘山应具备产兰花的条件。何况,与佘山相望的天马山就曾有兰花的芳影。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偶然发现,具体情形我在此前的《兰馨悠长》一文中有过详细叙述。另据地方旧志记载,公元1705年康熙南巡松江品尝佘山兰笋,欣然御书赐佘山名“兰笋山”。虽然记载简短,也未提及佘山之兰,但民间传说有对夫妻在佘山种植兰花远近闻名。早春康熙上山赏兰,不料兰花未开。康熙龙颜不悦时女主人急中生智舀出锅中香气弥漫的鲜笋敬献皇上。因笋散发兰香,臣子讨好皇上说笋与兰相伴共生身染兰香而名“兰笋”。于是康熙转怒为喜,品着兰香缭绕的鲜笋,望着佘山翠竹当即赐名“兰笋山”。

  此外民间轶闻称明代著名隐士陈继儒隐居佘山好种兰花筑有一兰亭。徐霞客多次登山拜访对佘山兰花赞赏不已,最后一别时陈继儒以兰相赠。尽管这些传说和轶闻无从考证且版本不同,但美丽的传说总有美好的想象。

  欣慰的是有次去辰山植物园赏兰,专家说佘山有兰决非想象,却是事实,民间曾有种植。果然,春笋萌发之日,钟爱兰花的朋友说在佘山发现一株芳华正盛的春兰。为了保护未被采挖移植,并相约去观赏。我们绕过秀道者塔进入无路的山林,似乎隐约飘来一缕幽香。这株兰并不显眼,四周苔藓斑驳杂草丛生,如不细辨会误以为是麦冬或别的野草。但她确实是一株气韵不凡的春兰。青绿色叶片细长清瘦却超然挺拔或疏旷纵逸如微风轻拂。两枝花茎看似娇小稚嫩却亭亭玉立高低有致,一枝绿萼含苞欲放,另枝清逸婀娜,三片青绿纤巧的花瓣清丽素雅呈三角形静然舒展。当中两片互拢着紫色舌状花蕊,其翻卷的灵动和淡雅的芳香让欣喜的我油然想起清代诗人袁枚的诗句:“幽兰花里薰三日,只觉身轻欲上升”。可以想象,初萌的竹笋遇上初绽的兰花自然也就熏染香气而“欲上升”了。

  不过,这样的意境又让我想到:如果此兰移植室内必定是蓬荜生辉满室清雅。但朋友认真地说兰的家原本在深山幽谷,如移他处会失去自然之美,也不利于物种繁殖。尤其花开之日正是自然授粉优化繁衍种族之季。从植物保护的意义上看,生于自然才是兰的本性和操守。一席话,让我自惭形秽又深切感到:大凡爱兰之人必有“兰德斯馨”的品格。这便是爱兰的初衷,也是孔子推崇“芝兰生于深林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的君子风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沪郊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区域
   第05版:阡陌
   第06版:绿野
   第07版:科普
   第08版:宠物
铲猪草
放风筝
佘山有兰
新场古镇曾经的柴行
东方城乡报绿野06佘山有兰 2025-04-25 2 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