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绿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忆

  □王树才

  当我点开手机屏幕,微信群里跳出一则征文消息,父亲节来临写父亲,表达父爱,感恩父爱。岁月有痕,父爱无声,我虽然不为征文所动,但多年隐藏在心灵深处的思念,经不住爱之旋律的跌宕起伏,竟在激情中爆发出来,有如高山流水,涓涓而下。

  那是小时候上学,我会用拼音写一些生字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作业:用三言两语写一篇关于父亲的短文。我望着讲台上的老师,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完全无从下笔。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就没有出现过父亲的影子。回到家里,我问母亲:父亲去哪里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追问,妈妈的喉咙口似乎被什么噎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等她张口,语气低沉地有些惶恐:“你父亲去了很远的地方……”我好像触及到了妈妈的伤心处,而她却倏然地提高嗓门大声嚷着:“他别下我们娘儿俩,不会回来了。”眼眶里噙着难以忍受的泪水,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我打了一个寒颤,不想去刨根问底,害怕妈妈止不住决堤倾泻的泪水。父亲,家庭的顶梁柱,不会不回来。我带着疑惑,注视着周边叔叔阿姨的目光,细听扎堆人群的话题,后来无意中得知,我的父亲曾是一位勤劳勇敢的年轻人。那时常在兴修水利工程中打擂比武,由于体力透支,得病撒手人寰,他走的那年我才4岁。有人哀叹,亦有人摇摇头。我的父亲,带着亲人的思念,真的远去了。

  我去过父亲曾经打擂的一个场地,那是既排涝又灌溉一举两得的开挖水渠工程。“叫高山低头叫洪水让路”八个大字,用石块与石灰镶嵌在山坡上,字迹依稀可见。我站立在半山腰水渠的上方,不敢俯视水渠最深层的底板,幸好水渠有一个深度标记,足足10米。据说,底层石块泥土是用炸药炸开的,划分成额定土方,从底层一担一担地挑上岸,中途没有二传手,独自拾级而上,然后又从斜坡一步一步走向底层,就这样循环往复,拼耐力,拼速度,提前完成任务才能获得擂主称号。村里人说,我父亲住在医院,一直是穿著共青团奖的擂主汗衫。

  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若要求得生存,只有与恶劣环境抗争,只有父辈们战天斗地,不畏牺牲,赢得将来才会有希望。开挖的水渠就像一条白色的巨蟒,穿山越岭,天旱时,可以把水库的水引入农田灌溉;汛期来临,可以排洪排涝。延续至今,仍然为当地抗旱排涝,造福于民。这样的版本,不就是《红旗渠》的演绎么!

  父亲不枉走过短暂的一生,拼的是将来,为的是后代。我背着妈妈用土布给我缝制的书包,感到满足,乖巧地读完了小学。若遇假期,偶尔邻村晚上有放露天电影,我很想去看,我对妈妈说:我会跟在大伯叔叔后面,不会走丢的。吃罢晚饭,很多小孩由父亲牵着,或者抱着,甚至骑在父亲的肩头,一路得意的样子。而我,形单影只,乖乖地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学会独自行走。

  小学毕业后,读初中是很正常的事,但我问妈妈:“老师说我成绩很好,可以去读初中了。但初中学堂离家很远,你让我去吗?”妈妈止不住那心酸的泪,用衬衣角边擦擦眼睛,好像精神状态缓和了些许,她说:“你父亲临终前对我说,他从来没有踏入过校门,再苦再累也要让儿子读书。如果他健在的话,得知你读书用功,肯定好开心。”就在去初中学堂启程的那天,读初中的同学在我家门口集中,都是父亲帮忙挑着被子和大米,宝贝似的跟在身边。而我,个子矮小,背着被子和书包,手里提着菜罐子(幸亏米袋子由妈妈托付大人帮忙了)。妈妈站立在门前,已经是竭尽全力,按照父亲的遗嘱,目送着我步步高升走进又一个学堂,心里是踏实的。而父亲的付出,不就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沪郊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视觉
   第05版:阡陌
   第06版:绿野
   第07版:科普
   第08版:生活
新的跨越
“连吃十八顿”
追忆
想着春天已是那样近
东方城乡报绿野06追忆 2024-06-21 2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