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阡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蔬菜现代化生产的“种子”破土而出

  吴珏

  小小“菜篮子”装着百姓关切的大民生。保障超大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价格稳定,是每个蔬菜工作者肩上的第一责任。在沪郊奉贤,吴珏从事蔬菜农技推广工作近20年,深入田间地头,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认真从事蔬菜“四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指导和推广等工作,助力提升奉贤区蔬菜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陈祈

  城里姑娘与农业结缘

  吴珏出生于长江边上的城市安庆,从小是城里姑娘的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日后会与农业深深结缘。

  吴珏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在一次次农村实习中,她被朴实的农民对农业高产、高效的渴望以及带教导师尽心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困难的热情所打动。大学毕业后,在全班大部分同学都选择转行的情况下,她仍然决定留在农村,为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2007年,她只身来到位于奉贤海边的星火农场,在星辉蔬菜公司找到了一份技术员的工作。初来乍到,尽管有了心理准备,但吴珏还是对工作地点的偏远程度感到震惊,“第一次去的时候,我从人民广场坐车坐了2个多小时,越坐越荒凉,心想这还是上海吗?”

  好在,坚韧的性格让吴珏很快就适应了一线生产岗位,她边工作边学习,将大学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实践相结合,快速提高实践种植管理水平。条件虽然艰苦,但基层工作让她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也为她此后从事农业“四新”技术推广指导工作打下深厚的基础。

  2009年,吴珏来到奉贤区蔬菜技术推广站(现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为一名农技人员,致力于蔬菜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积极开展蔬菜新品种及潜力品种引筛、品比以及种植示范。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吴珏持续为奉贤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为完成奉贤区每年12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3万吨蔬菜产量,她积极开展蔬菜新品种及潜力品种引筛、品比以及种植示范,每年向蔬菜生产经营主体推荐蔬菜种植主导品种和潜力品种30余个。

  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吴珏总结形成了设施菜田土壤质量保育及改良技术、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蔬菜化肥及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约化育苗技术等五项主推技术,每年推广面积1万余亩次,有效减少示范基地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10%以上。

  近年来,为了缓解土壤退化现状,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农业可持续生产,吴珏与同事连续开展试验研究,摸索总结了六大类设施菜田土壤质量保育技术,并附有详细操作方法,农户可以根据自己生产种植习惯选择适合的技术。

  不仅如此,她更是与时俱进地在蔬菜机械化、省力化生产领域进行探索,形成青菜、甘蓝等主栽品种机械化生产技术在全区示范面积达2000余亩。优良品种搭配高效茬口和省力化绿色生产管理技术,有效保障地产蔬菜生产供应,扎实推进“菜篮子”工程和“绿色田园”建设。

  田间地头的苦与乐

  蔬菜品种多、茬口多,各品种又差异较大,为了研究总结出科学的种植技术,无数个清晨,吴珏和同事们早早来到试验田、蔬菜大棚观测试验效果。“蔬菜生长全过程,事无巨细,我们都要了解,还需掌握每个阶段相应的任务。”

  夏季高温时节,为了观察筛选耐热蔬菜品种,测试各项数据,吴珏钻进四五十摄氏度的蔬菜大棚内,一次就是2个小时,“实在是热到待不住了,再出来透透气。有时试验多、工作量大时,每天从早到晚要进好几个棚。”做黄瓜的采样测量时,正是七八月最热的时候,为了避免被植株表面的尖刺所伤,还要“全副武装”,这样就更热了。

  为了做病虫害防控相关试验,吴珏和同事天还没亮就要到菜地里“数虫子”。露天菜地没有灯光,只能自己打手电,“有的菜蛾本身就很小,还喜欢躲在菜叶背面,我们只能蹲下来仔细查看,数清楚数量,还要小心翼翼地避免伤到菜叶,经常一蹲就是一上午。”

  冬天寒潮来袭,吴珏不仅要及时发布应对寒潮的技术指导意见,帮助种植户做好保温防护措施,还要与同事们奔波在田头,穿梭在各个生产基地提供现场技术支持,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

  工作中,吴珏也时常会遇到固执的农户,“年纪大的农民有自己的一套传统做法,觉得自己干了一辈子,生产经验丰富,不愿意听你的,我们就要让他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吴珏举了结球甘蓝的例子,“过去种植结球甘蓝,农户选择一个垄行种三颗,中间的这颗养分吸收不足,球型较小,两边的两颗也容易球型不佳、卖相不好,导致卖不出价钱。”为了适应机械化生产,吴珏建议农户一个垄行种两颗,这样两颗大小均匀,球型好看,采收期也一致。经过测算,这一模式人工成本降低,效益相比之前也有所增加。最近下乡,她看到不少农户已经改成每垄行两颗的种植模式,“把好的品种、好的技术推荐给农民,效果好了,他们自然会口口相传,带动更多人,这样我们技术推广的效果就达到了。”

  农业生产观念的转变,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尽管辛苦,但想到自己的工作能够切实帮到农民,吴珏便感到高兴和欣慰。蔬菜是保供的民生产品,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价格的波动会引起广泛的社会影响,“通过自己的技术、经验,在工作中帮助农户降本增效,既能保证蔬菜的价格稳定、供应充足,又能避免‘菜贱伤农’,在市民和农户间做好平衡,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闲不住的农技人

  吴珏告诉记者,刚工作时,同事大多是奉贤本地人,但都很谦和,不排外,工作氛围很好。在工作中,吴珏充分利用每一次下乡机会虚心向同事学习生产实践知识、学习农业推广工作的各项技巧。“不管是以前在蔬菜站,还是现在的农技中心,都是以老带新,老领导、‘老法师’们都非常热衷于把他们知道的东西教给我们。”

  如今,吴珏已是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有经验的‘老人’陆续退休,总归还是要靠我们年轻一辈去做好各项工作。后面一些新进来的年轻人,我也会像老前辈们一样,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

  每周至少三天,吴珏都会到各基地走走看看,她手机里存满了农户的电话号码,通过微信、朋友圈及时向种植户发送灾害性天气预报、蔬菜病虫情报、新品种及新技术等信息。农户遇到紧急情况,一个电话打来,她第一时间赶去现场,她的手机既是咨询热线,又是答疑的信息平台。

  吴珏现在还要负责部分管理工作,但只要时间允许,她依然会深入田间地头,奉贤所有规模化经营的蔬菜生产基地,每个基地的生产品种、特点等,她都非常熟悉。“我的性格就这样,闲不住,坐在办公室超过两天就浑身不舒服,想到田里转转,看看农户在种些什么,听听农民反映的问题,聊聊生产上有没有什么困难。”吴珏长期深入一线,深知农民种菜的艰辛和风险,“天热的时候,农户种植不顺利,我们也挺着急,会主动询问,推荐些耐热的品种,尽可能去帮助农户。”

  辛勤的付出,让吴珏也获得了许多荣誉,“奉贤区十佳农业农村青年人才”“奉贤区巾帼建功标兵”“奉贤区滨海贤人拔尖人才”“上海市绿叶菜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入户优秀指导员”“上海市三品一标工作先进个人”“上海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优秀教师”“上海乡村振兴‘巾帼之星’”……

  结缘农业近二十载,吴珏让一粒粒蔬菜现代化生产的“种子”在奉贤破土而出。今后,她将继续以满腔的热情和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农业工作和乡村振兴中,用智慧和汗水,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沪郊
   第03版:科普
   第04版:视觉
   第05版:阡陌
   第06版:绿野
   第07版:综合
   第08版:生活
让蔬菜现代化生产的“种子”破土而出
东方城乡报阡陌05让蔬菜现代化生产的“种子”破土而出 2024-06-14 2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