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施勰赟
乡村要振兴,培育文明乡风不可或缺。乡村的美丽风景肉眼可见,乡村的文化景观和文明魅力要如何展现?在宝山罗泾镇塘湾村,有这样一位退休教师,通过每天阅读一小时、每周分享一段阅读故事、每月召集一次乡村故事汇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将文明之风送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张政权是土生土长的罗泾塘湾人,也是1977年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退休前,他曾在学校从事党务和政教工作,退休后回到乡村,将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汇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在田间地头、村宅小院用通俗的乡音向群众进行宣讲激发大家爱家、爱村、爱国的热情,是塘湾乡村振兴的阅读者、乡村振兴故事的解读者、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践行者。
“昔日闭塞僻壤、贫穷落后的上海‘西伯利亚’,现已成为路平、水清、田秀、林逸、舍丽的上海北大厅,美丽的上海后花园,是个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万绿丛中点点红的生态新农村!”张政权说,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以来,馨月汇月子会所、王家小院农家乐、品膳房餐饮、美馨园艺等特色产业纷纷落地塘湾村,从产业兴村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看着自己的家乡越变越好,他感到十分欣喜。
张政权热爱学习,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报考了上海师范大学政教系,成为当年罗泾地区三名大学生之一。“我们当年备战高考,并没有像现在的孩子那样全家陪读,护送进考场,我是一边在田里干农活一边复习的。”热爱是最好的驱动力,如今,73岁的他依然坚持每天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外名人故事》、民间故事、时事政治……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看书、读报、听新闻已经满足不了这位退休老党员的对知识的渴求,他走出家里的小书房,走在日新月异的乡间小道,仿佛来到了一个更大的“书房”,阅读着乡间每一泓溪水、每一棵禾苗、每一片落叶、每一句乡音、每一张笑脸……
家乡的变化也激发了张政权重回“讲台”的热情。他迫切想把乡村振兴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内容,讲给村民听、讲给游客听。就这样,一个又一个朴素真实带有清香的泥土芬芳的小故事,绽放着乡村振兴的“花香”的见闻,以及真实不带保留的个人经历,配合他生动精彩、带有乡音的讲述,收获了不少村民“粉丝”。他幽默的言语常常引得大家笑声不断,笑过之后又自然而然有所收获。
不仅是成年人,村里的孩子们放假了也爱往他家里跑,缠着他讲故事。于是,他干脆在家里办起了“阅读小课堂”,结合热点,贴合青少年兴趣所在,带着孩子们学党史、讲故事、读名典,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扎根乡村的他,不知不觉就成为乡风文明的传播者。他把“讲台”向睦邻点、田间宅头、路旁、河边延伸,吸引了志同道合的草根“故事人”加入,催生了“乡村故事汇”。
在讲课实践中,张政权擅长从不同年龄阶段党员群众的兴趣点、从熟悉的乡音乡情切入,尽量采用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既紧扣主题中心,又结合塘湾村具体实际,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说话,比如人们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村貌宅况的巨变等,使之更有感染力。就这样,通过小切口剖解大问题、小话题阐释大主题、小故事演绎大道理的方式,他将宏大的理论“落小、落细、落实”,讲好“政策理论”故事、讲好“农业农村”故事、讲好“慈孝礼仪”故事……通过讲故事,汇聚乡村振兴正能量,激活村民自治活力,带动了塘湾村群体阅读的氛围,让乡风文明在浓浓书香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