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新主体·解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8月16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县城成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下)

  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科学把握功能定位,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包括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城、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为未来一段时间各地县城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提供了遵循。

  (上接8月9日B5版)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新型城镇化提出了“三个1亿人”的目标,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说,在解决新型城镇化“三个1亿人”过程中,一部分农村人口实现就近城镇化十分关键,即基本不出县或综合质量比较好的中心城镇,处于一、二、三产业交织、半工半农的工作状态。应当鼓励他们在当地以农为主,实现就业安排。同时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渐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使更多人在县城就能安居乐业。

  走进水草丰美的鱼米之乡——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田间地头,刚刚喜获夏粮丰收的人们,有的正驾驶运输车将小麦销往面粉企业,有的忙着水稻插秧播种;产业园区,一间间绿色食品加工厂房正在建设中,小龙虾加工厂内热火朝天,朗德鹅产业链正在形成……

  霍邱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副主任金灿介绍,霍邱是农业大县,为了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不仅要发展农村第一产业,同时要发展二、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立足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突出特色化、规模化、链条化、品牌化、智慧化,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该县近年来还注重“共建共享”。据霍邱县卫健委总会计师朱文俊介绍,该县积极推进卫生健康领域重点项目,建成后将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改善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

  在霍邱,农民从现代农业及其延伸产业获得收入,随着县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不需要往省会城市或周边核心大城市跑,在县城就能过上相对优质的生活。

  县城已成为促进我国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县城,一头连接城市,一头服务乡村,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关键支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欧阳慧认为,需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一体设计、一并推进。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把县城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推进县城建设,既有利于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又有利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意见》就培育发展县城特色优势产业作出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解释说,产业是县城建设发展的根基,有产业才有就业岗位、才有人口集聚。

  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县城建设直接联系点,江苏省溧阳市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了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等多个研发平台,引进院士建立工作站,形成了覆盖隔膜、电解液、电池芯等环节的动力电池完整制造链。

  除此之外,当地还注重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增位。新建9所小学,为适龄学生特别是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提供优质义务教育。合建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推进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一系列扎实举措为农民进城铺平了道路。

  “把县城等重要载体打造好,城乡融合的目标也就能实现。”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蔡翼飞说,县城在吸引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重在留住人

  县城城镇化下一步,关键是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让人们在县城安居乐业,找到自己的工作支点,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首先,培育优势产业。总体上,县城缺乏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以及能与城市相媲美的医疗、教育条件。

  为增强县城对人才的吸引力,《意见》提出,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确保稳定就业生活的外来人口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一视同仁。确保新落户人口与县城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保障农民工等非户籍常住人口均等享有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

  《意见》把产业发展摆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的突出位置,强调要增强县城产业支撑能力,明确要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统筹培育本地产业和承接外部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一般性制造业等等。同时,针对不少县城产业平台功能比较薄弱、配套设施不健全问题,强调大力提升产业平台功能,引导县域产业集中集聚发展。

  县城城镇化要以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发展要素聚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建议,基层政府宜转变观念,从传统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广大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服务。

  其次,提升县城品质。当前,我国多数县城在产业配套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短板。

  《意见》针对这一突出矛盾,要求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

  放眼“十四五”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宜抓紧补上县城短板弱项,使县城既能吸引留住人才,也能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

  第三,“人地钱”协同改革。“县城处于城镇体系的底部,统筹资源能力有限,强化人才、资金、土地等政策的支持力度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至关重要。”欧阳慧说。

  为此,《意见》围绕“人来了怎么办?钱从哪来?地怎么用?”等问题,推动“人地钱”协同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增强县城持续发展能力。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方面,提出了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三权”、健全省以下的“人钱挂钩”“人地挂钩”等政策。

  在投融资机制方面,《意见》提出对符合条件的公益性项目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予以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券,稳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等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在保障县城正常用地需求方面,提出了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规范建设用地二级市场、稳妥开发低丘缓坡地、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措施。毛振华 姜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述
   第A03版:科技
   第A04版:直击
   第A05版:案例
   第A06版:政策
   第A07版:科普
   第A08版:视界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言论
   第B03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浦东
   第B08版:养殖
县城成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下)
“火花技术”赋能广阔田野
筑巢引凤,盘活闲置宅基地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解读B05县城成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下) 2022-08-16 2 2022年08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