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言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8月16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央评

  作为农业文明的精华,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重要历史人文价值,不仅记录了人类不同文明阶段的探索历程,也对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可以更好地挖掘传统农业价值,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繁荣。

  今年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提出20周年。作为中方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一项重要措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的举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国际社会对人类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就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利用、传播和传承达成更多共识。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各国代表要充分利用此次大会契机,推动各国农业文化遗产地更多互动,碰撞出更多文明火花,探索构建机制化的交流平台,共同提升全球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力和水平;同时,要进一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民族、文化、生态、经济、科技等多方面价值,更好地发挥其在农文旅融合、产业价值链升级、生态涵养、品牌影响力扩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乡村发展能力建设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和作用,推进各国乡村持续发展与繁荣。

  中国不仅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的最早响应者和坚定支持者,更是这一倡议的成功实践者、重要推动者和主要贡献者。截止到目前,中国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8项,数量居世界首位。从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到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从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到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以勤劳智慧成就了生生不息、丰富多彩的农业文化遗产,探索出一条独特的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发展道路,为世界贡献了极具价值的文化与自然瑰宝,也是中国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

  农业文化遗产凝结着人类社会的共同智慧。各国要珍视人类文明中这一宝贵遗产,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凝聚行动一致的国际共识,促进农耕文明的互鉴、传播与传承,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央视快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述
   第A03版:科技
   第A04版:直击
   第A05版:案例
   第A06版:政策
   第A07版:科普
   第A08版:视界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言论
   第B03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浦东
   第B08版:养殖
守住农产品进口的“安全线”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采取有力举措防止耕地“非粮化”
乡村振兴亟需年轻人书写“诗和远方”
东方城乡报言论B02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2022-08-16 2 2022年08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