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本市疫情呈多点散发趋势,多区出现本土新增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给蔬菜生产和保供带来许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目前蔬菜处于季节交替换茬的关键时期,鉴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市农业农村委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各区农业农村委和市有关单位,切实做好蔬菜稳产保供工作。各区农业部门在落实在田蔬菜生产的同时,保障春耕春播工作的照常进行。不少合作社、农业企业的田头基地里一派忙碌,更是为隔离在家的市民们带来了“蔬菜保障”。
浦东:
多家合作社推出“蔬菜礼盒”
为确保全区蔬菜生产安全、供应稳定,近日,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发《2022年浦东新区春季蔬菜管理技术意见》,并积极开展下乡指导,及时深入基层田头、了解蔬菜基地产销情况,提醒生产单位做好农药、肥料和种子等农资储备工作,充分利用当前气候交替的有利时机,种足种好绿叶菜和其他适期蔬菜;指导合作社科学调配茬口,扎实抓好在田蔬菜病虫害防治、肥水运筹等田间管理,保障市场供应。
据统计,浦东新区蔬菜在田品种齐全,货源充足。截至目前,全区蔬菜在田面积5.32万亩,其中绿叶菜3.41万亩,蔬菜日均上市量近1000吨。
“快递不停,我们也不停。”3月13日,上海桃咏桃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明芳和基地员工累计发出了2000多斤的新鲜蔬菜,以蔬菜礼盒的形式由快递发出,礼盒中包含青菜、莴笋、杭白菜、卷心菜、蒜苗、菌菇等多个常见品类。
“蔬菜礼盒”也是浦东新区多家合作社的“标配”。在位于泥城镇的上海淼洋果蔬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蔬菜礼盒中有10个品种,9点之前下单可以当天收货。
在位于曹路镇的上海闽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黄瓜、西红柿采收可以持续到6月份,绿叶菜在田面积超过100亩,每日可供应蔬菜5000斤、草莓1500斤。
在位于宣桥镇腰路村的清美数字化蔬菜基地,设备正高效运转,抢种抢收鸡毛菜,以满足市场供应。记者在位于长宁区的清美鲜食门店看到,来自清美浦东、崇明等蔬菜基地的青菜、杭白菜、油麦菜等绿色蔬菜量足价稳。
上海清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立告诉记者,目前清美集团绿叶菜日上市量稳定在100吨左右。面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公司正加快以清美鲜家为依托的线下配送服务推进力度,更好地满足市民居家餐饮服务需求。
闵行:
基地推出应急蔬菜套餐
满足隔离市民需求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给上海各区农业生产和保供带来许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闵行区农业部门统筹各相关街镇和单位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稳产保供工作,保障粮食和蔬菜稳定生产和供应。一些合作社和企业,正在为市民居家隔离提供便利。
“疫情期间,买菜不便,为了便利更多市民,我们也有了应急模式。”3月13日,以会员配送制为主的种动员农场,推出了应急蔬菜套餐。“我们提供的是品质较好的有机蔬菜,88元包含了6个品种,配送范围覆盖上海市内。”负责人之一的叶健华这几日隔离在家,但农场的运转依旧井然有序,不但照常满足了农场会员的蔬菜需求,应急套餐的推出,也为更多非会员的顾客提供了有机蔬菜的选项。
“这几天,我们在闵行配送了4000份大米,每份5斤。”上海谷杰粮食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郭杰近日忙得团团转,他与合作社七八个人一起出动,将大米按时送到隔离小区的大门口,他还要马不停蹄赶去做志愿者。“不说了,我还在志愿者岗位上,挂了啊。”电话里,郭杰简单诉说了这几日的状态,就忙活开了。
“浦江镇有不少小区封了,为了解决居民的买菜问题,我们力所能及的协助配送。”上海正义园艺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王取红表示,目前,正义园艺每天配送200~300份蔬菜到被封锁的小区门口,每份5斤的量可以解决订购家庭几天的蔬菜需求。“几乎不盈利,只是为了疫情期间便利更多市民。”王取红说道。截至3月14日,连日来,上海正义园艺有限公司累计为6个封控小区配送蔬菜礼盒1700余份。
记者了解到,目前闵行区地产蔬菜供应平稳,蔬菜在田面积约6885亩,日均上市量约126吨,上市品种以叶菜为主,包括青菜、鸡毛菜、草头、茼蒿、芹菜、生菜、杭白菜等常见品种。
嘉定:
“我嘉生鲜”开通农社对接绿色通道,居家防疫不再担心“菜篮子”
近日,嘉定区出台了一系列防控举措,以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导致的新一波疫情。其中,不少地区实行了封控管理。辖区企业、工商户歇业,各大线上购菜平台运力趋于饱和。居家防疫期间,如何保障市民的“菜篮子”满满?
3月13日8时起,嘉定部分地区实行48小时封闭管理,以开展全域核酸筛查。嘉定区农业农村委于当天上午迅速响应,联系协调各大本地合作社,在“我嘉生鲜”平台开通了嘉定地产农副产品直送到社区的绿色通道。该平台由嘉定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与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共同打造的纯公益性嘉定地产农产品微信商城。市民可通过社区团购的方式,自行线上下单,嘉定本地涉农合作社和企业将直接配送至嘉定范围内的指定社区。
目前,共有三家合作社产品成功上线,推出了30元、50元、88元的蔬菜礼包供市民选择,均为20份起送。上海绿望蔬果产销专业合作社提供的应季蔬菜礼包内包含随机6个品种(约6斤)的绿色蔬菜,每天下午5点截单,第二天早上10点配送;上海百蒂凯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内,菜农们忙着采收,生菜、青菜等有机蔬菜,这些蔬菜被有序地打包起来,下午4点截止的团购订单,第二天就会配送至嘉定各大社区;上海嘉定维高蔬果专业合作社推出的农副产品礼包不仅品类丰富且配送效率高,随机搭配的5个品种(约5斤)蔬菜、20枚鸡蛋、1盒猪肉这样的组合可满足市民多样的需求,下午4点前的所有订单,当天即可送达。
截至3月14日中午12点,“我嘉生鲜”平台累计为嘉定居民提供了100余份蔬菜礼包,共计600余斤新鲜蔬菜。平台还将根据防疫要求以及市民需求持续更新上线不同的地产农产品防疫专送礼包,并于“嘉定三农”微信公众号进行信息公布。与合作社自行推出零散的团购服务相比,“我嘉生鲜”提高了信息的集合性和市民选购时的便利性,团购宅配服务也有了更多保障。
此外,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恰逢“大春播”期间,近期天气有利于蔬菜生产。嘉定区共有1.8万亩常年菜田,蔬菜在田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目前全区30家绿叶菜规模化核心基地绿叶菜播种面积稳步提升,绿叶菜的在田面积达80%左右,蔬菜供应充足。
宝山:
疫情防控与春耕备耕两手抓
目前正处于季节交替、农业大春播的关键时期,宝山区积极应对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区春耕备耕工作仍在认真推进落实。
记者在多家蔬菜合作社看到,大棚及露天的绿叶菜长势良好,生产稳定。据统计,当前宝山在田蔬菜面积5069亩,其中绿叶菜面积4184亩,生产水平与去年同期持平。宝山区将充分利用当前气候交替的有利时机,种足种好绿叶菜和其他适期蔬菜,提高蔬菜特别是绿叶菜在田面积,稳定产能,保障市场供应。
早在今年年初,宝山区已召开农业生产专题会议,研判“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菜篮子”市(区)长负责制考核目标任务。根据2022年市级考核要求,宝山区将全力完成“水稻播种1万亩,产量6000吨;蔬菜播种2.09万亩,产量3.43万吨;水产养殖0.1万亩,产量160吨”的总体目标。2月初,各项考核任务已下达各镇,并分解到各生产单位。2022年计划安排水稻播种1.06万亩,蔬菜播种2.11万亩,水产养殖0.11万亩。
目前,各项工作并未受疫情影响,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全力做好春耕备耕,保障农业生产。全区上下已提前做好春播所需种子、肥料、农药、薄膜等物资准备。对全区农机具开展检修保养和牌证监管工作,为广大农户提供农机具保养维修、零配件的供应服务,保证农户春播农机作业需求。粮食上,做好大田深翻,准备秋粮育秧;蔬菜上,加强大春播秧苗管理,做好已定植蔬菜的防寒保暖工作。
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当下,宝山区将加强信息监测,促进产销对接,认真抓好蔬菜生产信息上网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及时、准确、有效,同时,帮助生产主体对接流通企业和销售平台,畅通销售渠道,做到“产得出,也卖得出。”
宝山区农业农村委要求各生产单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做好生产人员、配送加工人员、冷链物流管理人员、销售人员等日常健康监测工作及安全生产相关工作。与此同时,区农业农村委还将加强组织管理和技术人员,加强农业生产指导,抓好在田蔬菜病虫害防治、肥水运筹等田间管理工作,促进在田作物生长发育。同时,继续加强地产农产品安全监管,开展生产基地田间生产档案、农药仓库和农药进出库台账检查,确保地产农产品安全。
奉贤:
保障蔬菜生产 协助抗击疫情
奉贤区作为上海市农业生产重要区域之一,目前在田蔬菜2.49万亩,平均每天上市地产蔬菜约600吨。近期尽管受疫情影响,但是需求量跟之前相比变化不大。为了保障市场供应,奉贤区农技中心蔬菜科技术人员加强对区内蔬菜经营主体技术指导,要求他们认真做好在田蔬菜生产管理、蔬菜集约化育苗、绿叶菜抢种抢收等工作,同时做好上市蔬菜的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稳定产能。
面临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考验,奉贤区农业农村委严格贯彻落实奉贤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积极发挥党员先锋和志愿者作用,组建攻坚组和机动组,共105人的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
3月13日,“双联双进”干部深入村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党员主动到所在居委“双报到、双报告”,认领任务,当好志愿者。在得知金汇镇缺少志愿者支援时,疫情防控队11人积极报名,即刻前往金汇镇协助做好核酸检测工作。
松江:
蔬菜生产秩序正常,
部分基地开始社区配送服务
记者从松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科获悉,浦南地区作为松江地产蔬菜生产主要区域,基本没有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目前,松江地产绿叶菜3000余亩,各生产基地作业秩序均保持正常,生产人员几乎全部在岗。据上海市和松江区发布的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和通知,以农业为主的松江浦南地区疫情相对平稳。
上海松丰蔬果专业合作社是松江本地主要蔬菜标准园之一,该合作社理事长张峰告诉记者,该合作社蔬菜配送以面向中小学、高校为主;与合作社对口的多家高校由于受隔离管控,对蔬菜需求量大,供应稳定,但由于中小学调整为线上教学,配送需求中断,一定程度影响了蔬菜采收和供应。张峰表示,基地吸取了2020年初疫情暴发以来的配送经验,与不少社区保持“点对点”供应合作,将按照市民需求,及时提供上门配送服务,解决“足不出户”市民吃菜问题。
蔬菜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松江蔬菜生产情况稳定,但流通渠道因疫情防控受到了一定影响。目前,松江蔬菜面向高校、中小学的配送比例约占总量50%~60%;另有20%由菜商在田头收购,自春节以来,绿叶菜市场收购价普遍偏低,近期疫情对这些小规模蔬菜种植户的收益带来较大波动。
金山:
“金山味道”做好蔬菜供应
“晚上最后1000份配完,单子已经又累计了几千单了!金山人民不要怕,菜我们包了!”3月13日晚9点,金山区鑫品美农产品产销联合体负责人盛成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出这样的文字。配图中,工作人员蹲守在一筐筐蔬菜中打包,一袋袋已配好的蔬菜整齐排列在一边。
“前两天,我们发现金山石化地区有四五个小区被封了,只能叫外卖,不能买菜。”盛成告诉记者,小区里的居民十分着急。危急之下,他们决定为防疫任务较重的小区配送蔬菜。“有需要的居民只要通过扫码,在‘金山味道’小程序中线上下单就可以购买蔬菜,我们统一配送到小区。”
3月12日,联合体开始第一次配送。随着越来越多的小区被封,线上配送一下子“爆单”了。“第一天配送只有300多单,到昨天下单量就超过了3500单。”订单量增长了10倍,配送小区从最初的4个增加到15个,这背后是无数市民焦急的心情。盛成立即召集联合体的其他成员开紧急会议,商量对策,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订单,把蔬菜送到市民手中。
巨大的订单量,配货人手仅仅15个。“今天中午12点截止下单后,我们从下午1点一直忙到晚上10点,才把这些订单配完。”他们采用边配货边送货的方式,以小区为单位,下午5点送了4个小区,7点又送了3个小区,晚上10点最后两车发出。而在他们埋头苦干的同时,新的订单已经累积了1000多单,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直到第二天中午截单。
记者了解到,这些蔬菜全部是金山的地产蔬菜,来自上海思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卫红告诉记者,基地绿叶菜和茄果类蔬菜面积达1400亩,包括番茄、生菜、杭白菜、油麦菜、芹菜等,供应充足。“这两天我们的配送量在每天20吨左右。从清晨5点开始配送,一直要忙到次日凌晨。”为了保证顺利完成订单,张卫红不敢回家睡觉。
记者扫码进入线上商城发现,蔬菜均已单品的形式销售。鑫品美农产品产销联合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资源,产品还包括草莓、鸡蛋、红肠等产品。“即使市民只买两块钱的青菜,我们也接单配送,还不收运费。”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配货工作量非常大。盛成坦言,这次配送几乎没有利润,甚至要贴钱。但在电话中,记者更多感受到的还是一份坚定的责任。“接下来的订单量可能还会增加,明天我们请了20个阿姨和20个志愿者一起帮忙。”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记者也配合封闭管理隔离在家。在沪郊大地,还有更多的盛成和张卫红们,为保障市民的菜篮子和米袋子日夜兼程、披星戴月。他们的付出令人动容,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这就是平凡人的微光。
青浦:
“市民朋友们请放心,
地里蔬菜多得很!”
“春天,就是蔬菜生长的时节。地里菜多得很!”上海弘阳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陈文说。
“赶紧下单,晚了就买不到菜了”“你家的菜到了吗?我早上的订单都排到晚上了”……近期,上海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工作,在沪市民的菜篮子拎得稳不稳、装得满不满?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青浦的两家蔬菜种植基地。
位于青浦区白鹤镇青龙村的上海弘阳农业有限公司里,叶片肥大茂盛的生菜铺满了大棚,把田埂挤得满满当当,绿油油的鸡毛菜一茬接着一茬地迎来收割、翻土、移苗,田间地头,农户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而分装车间里的工人们正忙着把采收上来的蔬菜分拣、装袋,一袋袋蔬菜净菜等待着被运往家乐福、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商超的仓库。
记者了解到,基地的蔬菜种植面积有800多亩,种植有各类绿叶菜、茄果等丰富的蔬菜品种,平时市内日供应量为120~130吨,由于近期市场需求量猛增,基地工人们加班加点采收分装,目前日均供应量达到200余吨,较往日增加50%左右。同时,基地合理安排茬口、加强田间管理、提高采收量,日采收40多吨地产绿叶菜。
对此,企业负责人张陈文表示,考虑到疫情期间用工需谨慎,企业没有盲目招聘临时工人,但基地的蔬菜供应量相当充足。
“总体来说,绿叶菜供应比较稳定,基本未受疫情影响。”上海春昌蔬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春昌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种植的绿叶菜以生菜为主,还有芥菜、油麦菜、芹菜等,日均市内供应量为40~50吨,主要与大润发、盒马鲜生、叮咚买菜、麦德龙等商超合作。
合作社还响应政府号召,组织7名党员成立防疫志愿者队,并要求社内农户减少外出,尽量不离沪,同时规范落实日常防疫工作,确保蔬菜供应安全、及时。
记者从青浦区农业农村委了解到,截至3月上旬,青浦区蔬菜在田面积4.13万亩,其中绿叶菜在田面积2.1万亩;蔬菜日均上市量约750吨,其中绿叶菜日均上市量约700吨。
另外由于近期气温升高,蔬菜进入快速生长期,预计3月份蔬菜上市量可达2.4万吨,其中绿叶菜上市量2.3万吨左右,市民们的菜篮子拎得稳、装得满。
崇明:
蔬菜基地马力全开,抓紧上市
“菜篮子”的保障情况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崇明作为全市重要的绿叶菜种植基地之一,在全力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动员全区力量,保障市区蔬菜供应,让更多市民能够吃上放心菜。目前,崇明全区蔬菜种植面积约8万亩,签约规模化蔬菜基地43家,全区绿叶菜上市量日均500吨。
为进一步提升蔬菜供应能力,崇明积极组织全区规模化蔬菜基地、种植大户加大上市力度,确保蔬菜市场供应持续稳定。目前,崇明区大力推进订单农业发展,积极引导合作社与知名电商开展合作,促进产销对接,全区共有享农、王波、生态、惠敏、静捷、日鑫、万禾等十多家合作社常年供货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新零售平台和各大商超。此外,崇明区充分利用市、区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蔬菜供求信息,鼓励合作社基地互助、订单共享、共享运能,确保蔬菜及时高效运输。
上海崇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组织力量,加大田间采购力度,连日来,十多辆菜篮子工程车加班加点将蔬菜运往市区,每天发送蔬菜近20吨,较之前翻了三倍。上海静捷蔬菜专业合作社绿叶菜基地面积为1650亩,种植着杭白菜、花菜等10余种崇明本地蔬菜,基地年产绿叶蔬菜9000余吨。随着市民需求的上升,近期,静捷合作社的日供应量最高峰达到了80吨。为保障市场供应,合作社全员上岗、加班加点参与保障供应工作。
在强化蔬菜田间管理方面,崇明结合春季蔬菜生产特点,引导蔬菜基地科学安排种植茬口,选择速生型品种,开展蔬菜种植,确保产量稳定增加、质量安全可靠,保障蔬菜供应能力。加强防灾减灾指导,防止“倒春寒”,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对各类蔬菜大棚、简易棚等设施进行加固、覆盖。
光明食品集团:
确保城市主副食品供应安全
近日,上海本土疫情挑战和压力不断增加,光明食品集团所属各企业坚决扛起疫情防控和城市保供责任,全力确保城市“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肉盘子”“糖罐子”安全。
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的西郊国际、江桥市场等批发市场积极调运广西、云南、福建、海南等南方地区的花色品种蔬菜,并组织山东等北方地区大众消费的暖棚蔬菜供应上海市场。3月1~8日,集团成交蔬菜61465吨,日均7683吨。
近期,江桥市场批发交易量呈现上升趋势,最高日均交易量达5760吨,环比增幅16.3%。其中包括深受市民喜爱的“翡翠豆”——蚕豆和“舌尖上的美味”——竹笋。当前蚕豆品相好、价格优,2022年1~2月,蚕豆交易量同比增加11%,单日最高交易量达480吨。
同时,针对近期上海因疫情原因隔离管控的社区较多,江桥市场主动靠前服务,为社区配送企业和生鲜商超开辟了绿色通道,优先保障供应品种和数量,并积极协调各主供应基地加大供货量,确保隔离社区配送的蔬菜价廉物美,充分履行国企的社会责任。
在猪肉供应方面,3月1~8日,光明食品集团蔬菜集团旗下各大市场批发供应白条猪63116头,日均7889.5头。集团西郊国际、江杨市场和江杨水产市场还采取各类措施,加大水果和高白蛋水产海鲜的供应,全力满足上海市民的餐桌需求,确保多品种、高品质。
记者 张树良 贺梦娇 赵一苇 施勰赟 陈祈 贾佳 曹佳慧 许怡彬 欧阳蕾昵
通讯员 许冰妍 杨祎晨 巨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