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一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见禁外卖,除了“禁”还会做点啥
  【事件回放】日前,广西外国语学院发布通知,从11月1日起,学校禁止外卖及一次性饭盒、塑料打包袋进入宿舍。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出台这项规定主要是基于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考虑,也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微博热帖】

  @刘俊海:学生选择外卖也许会带来一些问题,但解决方式不应是一刀切的禁止。第一,让外卖经营者加强环保意识,提供可降解的、安全的环保材料;第二,学校食堂加强创新,在时间、排队方式、菜式选择等方面提供多样化探索;第三,鼓励学生在食堂吃饭,加强对学生在环保意识、良好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教育。

  【编者观点】

  遇到问题和麻烦,无论是学生谈恋爱,还是学生叫外卖,学校不去积极想办法寻求解决路径,而是动辄就拿出禁令、封杀等等老套路,试图管住管死,这也太让人失望了。

  不可否认,当下不少外卖确实存在食品制作环境差、食品卫生安全缺乏保障的问题,媒体也经常曝光“黑心商家”的负面案例;塑料袋、快餐盒、一次性筷子等也每每引发健康及环保质疑。至于外卖小哥因为抢时间、拼速度而可能导致的交通隐患,甚至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然而,仅仅因为存在这些问题或隐患,高校就悍然“封杀”外卖,一律禁止,未免太过武断粗暴,并不可取。

  外卖食品质量缺乏保障,这应该是当下食品行业的通病,并不是说外卖的表现就更差。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彻底改善公众的食品安全环境,指望“禁止”更像是因噎废食,并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如果监管不到位,不仅外卖会出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学校的食堂似乎也一样不能置身事外。

  此外,校方担心叫外卖成了常态,会让学生更懒惰:“宅在宿舍,一边吃着外卖,一边上网、打游戏。”这个理由显然更荒诞,大学生是不是宅,原因很多,干外卖何事?作为一种普遍的校园现象,甚至是社会现象,仅靠禁止外卖,似乎并不能疗治大学生的“懒癌”。

  高校以蛮横的态度禁止外卖,是对学生正当权利的粗暴干涉。在日常生活领域,学生当然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和服务,即便是在校园之内,学校也不得强制学生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买什么或不买什么。

  这不仅仅是一种选择的自由,更是一种法定权利。像以往那样,食堂做什么学生就吃什么、再贵再难吃也只好忍着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开放、互联的信息时代,学生完全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遗憾的是,很多高校依然坚执于以往固化的强制管制思路,浑然不理会外边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权利意识也今非昔比。

  学生为什么纷纷叫外卖?除了校方说的懒惰之外,难道学校食堂没有责任?如果高校的食堂不能与时俱进,改变菜品单一、口味单调、价高质次等老毛病,又怎么可能指望学生都去照顾生意?又怎么好意思不让学生叫外卖?

  世界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而有些高校的管理还停留在行政化管控的旧轨道上,这显然是有问题的。学生的用餐问题如此,教育问题恐怕也是这样。为什么不能多一些开放思维、疏导思维乃至服务思维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人物
   第A03版:一周
   第A04版:健康
   第A05版:东方绿墅副刊
   第A06版:倾诉
   第A07版:初恋
   第A08版:写作
   第A09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A10版:视觉
   第A11版:民生
   第A12版:浦东
让农村孩子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广富林文化遗址明春开园
游迪士尼不能带食品了游玩 前应及时了解“游客须知”
抓拍
中国全面启动实施新一代 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
全球最大光伏公共充电站在沪投用
又见禁外卖,除了“禁”还会做点啥
上海两大机场全力提升 航班准点率 多项新技术即将应用
今秋最强冷空气周末抵沪
东方城乡报一周A03又见禁外卖,除了“禁”还会做点啥 2017-11-17 2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