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杨清悦
本报讯 当传统金山农民画与上海风貌保护道路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日前,符号上海——上海风貌保护道路文化之旅《街巷·彩韵》,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开展。由40位金山农民画家创作的64幅“永不拓宽道路”的绘画作品吸引不少市民现场观展。
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开展五楼的临展厅,一幅幅色彩鲜活、用墨大胆的金山农民画引得市民纷纷拍照留念。与传统农民画主要展现乡村生活风貌不同,这次展出的64幅农民画主要展描绘的是淮海中路、南京东路等64条“永不拓宽的”上海风貌保护道路。夸张的用色、独特的构图,给市民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色彩特别艳丽,而且不是西洋画的透视,是一种平面的构图,所以看上去很特别。”现场一名对书画颇为“懂经”的市民这样说道。
据了解,2017年是上海市政府确定64条“永不拓宽”道路10周年。为了展现不同视角和不同人群对城市历史文化和风貌遗产保护的认知,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特别邀请金山农民画家到上海64条风貌保护道路采风,用金山农民画派的非遗技法和独特视角,全面、整体地反映城市变迁。这也是金山农民画家首次大规模的尝试城市题材,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激发了农民画家的更多灵感,也不断扩大金山农民画的绘画题材。“金山农民画代表着传统风格,与这些充满怀旧感的老马路有一些共鸣。我主要借鉴工笔画风格,用丰富的细节展现洋房的优雅。”金山农民画家王阿妮说。
金山农民画是上海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源自古老的江南地区民间艺术,以江南水乡风土人情为主要题材。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和新一代农民画家的成长,已有40多年历史的金山农民画也面临瓶颈,曾经画上的农村生活场景渐渐失了踪影。农民画与传统的民间生活、民风民俗脱节,充满浓厚乡土气息的文化内核正在丧失。
为此,近年来金山农民画不断突破自我,主题不再仅仅局限农村、农民,在内容上更多地关注城市、人物以及节庆等;在形式上,除了传统的绘画、剪纸,也开始加入动漫的元素。“我们也在积极搭建一些平台,让我们的农民画家走出去看看,学习学习,不断丰富农民画的内容。”金山区文广局局长陆引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