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作做好后,剩下的就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问题了。葛浩新选用适合阜阳当地种植的优质半冬性品种新麦18、皖麦50等进行试验种植,然后再挑选出最适合当地土壤性质的品种大规模种植,这样单产不仅有了保障,而且比起种植其他品种还有效提高了品质,葛浩新流转的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田。
2009年全国出现50年不遇的旱情,安徽省阜阳市连续120天没有有效降水,而整个冬季温度又偏高,土壤失水严重,老百姓开始担心小麦会大面积减产,可葛浩新在电视上却放出一句大话,让所有人都震惊了。他说,他的小麦不但不会减产,并且会超过往年的产量水平。最后,事实证实了葛浩新并非口出狂言,当年其种植的粮食确实获得了丰收。
与此同时,葛浩新承包的土地也从起初的100多亩到2003年的600亩,2004年820亩,2006年2000亩,2008年突破1万亩。其收益从2004年开始好转,2010年达到268万元,去年达到了300万元。
在葛浩新收入提高的同时,当地很多农民的收入也提高了。在阜阳市生态园北侧葛浩新的玉米地里,当地农民唐宝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他的土地就承包给了葛浩新,而他还在自己的土地上种田。以前这块田他自己种,年下来去掉种子、化肥、机械及人工费用,一亩也就收入七八百元。而现在将地租给葛浩新,仅亩地租金的收入就达到了七八百元,而自己在承包田里干活,还可以拿到工钱,收入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因此,很多农民都愿意把土地流转给葛浩新。
合作拓展路更宽
葛浩新喜欢说一句话:“庄稼活容易学,人家咋种我咋种。”在其承包的几万亩土地上,有着不少农民种田,他说:“通过到我这儿种庄稼,我的高产怎么创建的?小麦管理是怎么管理的?可以学到很多种田技术。我就把这一套技术向周边农民那辐射,用一带十、十帮百的方法,农民土地的单产也相应提高了。”同时,葛浩新还主动与周边农户联系,指导农户科学种田,任何农民遇到种植方面的问题向他请教,他都会认真指导。
农民徐猛、张友成、张治臣、王小海、张夫忠等人家庭困难,葛浩新主动上门服务,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他们承包耕地达2.6万多亩,种植粮食,均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为了更好地让农户学习科学种田的方法,他牵头成立了大丰收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和惠民植保专业服务合作社。
2011年,葛浩新承包的土地达到了4万多亩,其中约1.3万亩用于粮食作物的生产和种子繁殖,2.8万亩用于技术承包小麦高产攻关田。这2.8万余亩土地,主要目的就是着力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实施玉米振兴计划,以提高粮食单产、优化粮食品质。而成员通过在这些土地上学习,不久后就逐渐变成了骨干成员,这些成员通过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农民学习种植技术,实现与更多农民共同致富。
合作社还利用光碟、广播、培训班、科技直通车等形式,指导周边群众科学种田,通过这种形式带动周边4个乡镇3万多农户建立了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田,粮食单产相应提高17%左右。
看到种植粮食的农民增加了收入,在葛浩新的家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种粮。目前,合作社的成员已经达到了600余户,通过骨干成员的辐射带动作用,葛浩新联合其他种粮大户,转租承包土地已超过1.3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