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三农参考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先锋观点]
收入倍增,鼓舞人心的庄严承诺
  □李强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确保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这一令人耳目一新的目标,近日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

  “翻番”这样的表述,在过去三十年的政治语汇中并不鲜见:自改革开放伊始,党的十二大就提出“到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十六大时又提出“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再次提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我们不难发现,“翻番”的着眼点,始终在GDP。对居民收入增长提出具体的量化目标,这还是头一次,而从国民生产总值到居民人均收入的这一变革,尽管只是六个字,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过去三十多年,我们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持续高速成长,从一穷二白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的目标导向可谓功不可没,然而另一方面,国民的收入虽然同样实现增长,却并没有GDP那般突出,并且随着通货膨胀、物价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占GDP的比值,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一部分人”确实先富了起来,但先富带动后富的目标效应却没发挥到位:钱包还不那么充裕的民众,在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多重压力下,并不那么敢于消费导致经济发展模式过分依赖于外贸和投资拉动,影响了经济结构和成长品质,而贫富差距的持续拉大,对社会和谐稳定亦构成了巨大威胁。

  正是如此背景下,党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目标,显得异常瞩目。这不仅意味着党和国家更加注重调节收入分配、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而且昭示了一个发展中大国执政发展理念的重大调整:从对宏大总量的关注,逐步转向对微观个体的关怀,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将变得更加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成果也必将更加公平的惠及每一个国民。

  放眼国际经验,60年代,面临经济社会转型的日本,适时提出了“收入倍增计划”,促成了日本经济的再度腾飞,时任日本首相的池田勇人曾说:“在高速增长的同时,若劳动者工资水平没有与GDP增长比例同步增长,社会生产力与消费水平的巨大反差会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实施收入倍增才能解决国家经济内需不足、产能过剩问题”。这样的经验,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和借鉴。

  如今,目标已经提出,摆在我们面前的,便是毫不迟疑的付诸行动。收入翻一番,说难也不难,年均增长7%便可实现,然而收入增长并非一个数字工程,特别是在收入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之后,要保持高速则意味着发展方式、分配制度的全面调整转型,在利益格局、思想观念多元分化的今天,这绝非易事。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唯有怀着决心和勇气,昂首阔步改革前行,才能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前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专题报道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文化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报道
   第B06版:市场资讯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土地制度再创新 城乡统筹探新路
导读
五大农业科研院校 与122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对接
收入倍增,鼓舞人心的庄严承诺
东方城乡报三农参考周刊B01收入倍增,鼓舞人心的庄严承诺 2012-11-13 2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