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三农参考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家娃不必挤着“跳农门”
  □张志锋

  近日一则报道,来自河北阜平农家的一位研究生,没找到理想的工作,返乡种地,父亲原指望孩子读书跳出农门,觉得丢脸,竟然服毒自尽,所幸抢救及时。这是个案,让人心酸,大学生务农就这么丢人?

  最近回豫西老家,姑妈的话让我很惊讶:农村孩子考个职校,学点技术,回农村发家致富一样过得好,进到城里没出息又能咋的!姑妈的孙子今年没考上县重点高中,上了职校学养殖。姑妈没多少文化,过去坚信农家孩子只有考大学、吃“皇粮”才是唯一出路。现在“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让人刮目。

  过去,农村生产条件差,农业效益低,农民生活环境差,种地绝对是苦差事。农民顶着烈日抢收抢种,一颗汗珠子落地摔八瓣,老人常语重心长告诫晚辈:不好好学习,将来留在农村修理地球!

  如今,政策变了。连续9年,九个中央一号文件,面向“三农”的利好政策不断出炉。为农业开绿灯,为农村添活力,为农民送实惠,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重视农业不再只是喊口号,服务农民不再只是冒泡泡。惠农政策越来越给力:种田不纳税,种粮有补贴,还有新农合等保障。

  如今,农村变了。从中西部农村,到沿海发达乡镇,每个农民都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农民切实感受到:幸福生活就在身边。就说收麦子,过去姑妈全家7把镰刀一起上,要折腾十多天,现在收割机轰轰隆隆两三天就收完。农民种地轻松,可以腾出更多时间打工挣钱。农民曾奢望的“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在农村已不稀罕。公路和铁路让城乡近如邻居,光纤和手机让山乡成了地球村的一个节点……村里的年轻人张嘴也是“火星语”,生活方式和追求与城里没多大区别。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如今发达地区的不少农家子弟考上大学,不再急着把户口迁往城里,因为在那些地方,“农转非”不是很难,而要想“非转农”却不容易。

  更可喜的是,农民的观念在更新。新农民对城和乡的理解不再是狭义的地域概念,而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再选择。农村是一片广阔的新天地,大学生尤其是来自农家的大学生务农一点不丢人,怕的是高不成低不就。实际上,大学生务农有与众不同的优势,北大毕业生陈生辞官,养猪、卖猪肉,事业风生水起;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生顾澄勇,毕业后主动返乡卖鸡蛋,创下品牌。

  新农村需要大量有知识、懂技术、善创新的新农民,许多地方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这为大学生在农村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农村需要大量有知识、懂技术、善创新的新农民,大学生务农一样舞台宽广。农家孩子不一定非要挤着“跳农门”,在农村同样能干得漂亮、活得潇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5版:三农生活
   第B06版:市场资讯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种业对我国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3%
扭转农村金融“脱农化”倾向还需多管齐下
农家娃不必挤着“跳农门”
东方城乡报三农参考周刊B01农家娃不必挤着“跳农门” 2012-10-30 2 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