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调雨顺的苦恼
“今年天太暖和了,风调雨顺的,各地蔬菜大丰收,但价格却下来了,而且涉及范围很大,市场上现在就没什么贵菜。”24日,物流园总经理时来滨感叹道。
在物流园中,许多客商都持有类似观点:气候适宜带来蔬菜产旺销不旺的局面。
物流园交易大厅一名管理员认为,山东蔬菜丰收,成了菜价上不去的信号。其他蔬菜主产区收成也都不错,本地都消化不了,也不再来山东进货了。那些外地的富余产出,还希望来到这个“风向标”市场上寻找买主。这样一来,大量蔬菜积压,难免造成滞销。
从黑龙江来的孙超和孙健兄弟俩,24日一早拉了5车大白菜到达物流园,可到了下午3点,一车都没卖完。他们说,干这行10多年了,今年这段时间尤其难过。孙超指着对面的一辆吉林号牌大车说:“他家都等了6天了,还没卖出去呢。”
“蔬菜比较特殊,由于难以贮藏和保鲜,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很严重。本来今年的天气条件好对农业发展是好事,但由于需求弹性小,蔬菜的集中上市造成供大于求,导致菜贱伤农。”山东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庆武如是说。
●盲目跟风
“菜都越便宜越不要,都吃够了。”芹菜在以往7点多就该售完的,可今天这名芹菜采购商却“意外”坚守到了下午,一边等生意,一边望着一车物美价廉的芹菜发愁。
“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让小农户扎堆种植同一作物,有些农户会去看今年什么菜的行情好,或者看别人种什么赚了钱,自己也跟着种。也不排除一些大户采用‘赔一年赚三年’的模式,以更为长期的收益弥补扎堆种植某一作物带来的损失。”秦庆武分析说。
据了解,去年和今年春天种芹菜的赚了不少钱,此后各地种植面积开始增加,加之今年夏天雨水大,有些粮田绝产后,不少农民也补种了速生芹菜以弥补损失,导致有些地区种植面积比去年猛增1/3。最后,德州等地的芹菜,地头收购1毛一斤都没人要。
尖椒更是蔬菜价格暴跌的一个突出品种。据客商们讲,去年同期尖椒还卖过一斤2块钱,今年这时候就成两三毛了,这也与尖椒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急增有关。
●定价权缺失
在询问到“对市场信息和行情能否提前有个判断”时,客商都表示没法预计,也没获得过这方面的信息,只能是“行情好的时候多卖点,不好的时候就干等着赔钱”。
没有风险防范的机制和对策,是眼下摆在很多农户和经销商面前的大问题,只能是定价权“看天”,自己却没有“抓手”。
“目前虽然有一些网站在进行农产品信息价格的发布,但那些都是收获时节的市价,是一个滞后的反馈。农民还是缺乏一些行之有效的价格引导组织,无法进行必要的利益保护。”秦庆武说。
物流园里有一排排仓库板房,数十家蔬菜公司跻身其中。这些公司承担着帮客户去地头找菜的中介作用。据寿光福真蔬菜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刘树生介绍,公司帮客户联系菜农,直接到大棚装菜,也是随来随找,并非稳定的订单;价格上跟市场一样,一天一个价,波动较大。而所谓订单农业,还是多存在于超市中,而且也只是解决销路问题,对价格影响并不明显。
25日一早,在山东济南市大润发超市历下店,这里的尖椒0.85元/斤,芹菜0.49元/斤,花菜等其他品种也比在物流园中了解到的批发价格贵出不少。负责蔬菜采购的王勇介绍,目前超市售卖的蔬菜主要来自两种渠道,即农户和经销商,“从农户那里直采也是通过合作社。”但是关于价格的协定,他没有过多透露。
据物流园一些客商介绍,超市批量采购的价格并不比市场价高,至于超市售价较贵的那些精选菜和净菜等,利润就更高一些。
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