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出生的那一天恰好下了一场大雪,时值寒冬腊月,喜降瑞雪,可谓吉祥之兆。因此在起名的时候几乎不多思考地用了“雪”字,名叫“雪峰”。过了几天,初为人父的我兴冲冲地拿了户口簿去镇派出所报出生。派出所的一位办理人员问我儿子的名字,我说叫“雪峰”,下雪的“雪”,山峰的“峰”,办理人员很快登记盖章完毕。我拿着户口簿一看,名字中的“雪”写的是“彐”字,我想,大概“彐”通“雪”,抑或是简写吧,反正理解得懂,就匆匆走了。不料就是这个不规范的“彐”字,给我家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从读小学到初中,我发现儿子的作业本或成绩报告单上的名字有时是“雪峰”,有时则是“彐峰”,每年带回家的奖状上也是这样。儿子满16岁后,按规定可以办理身份证了。妻子提醒我说,还是到派出所去更正一下吧,户口簿上的那个不规范的“彐”字千万不要再出现在身份证上。于是我拿了户口簿去镇上派出所作更正。办理人员听了我的说明以后,就在儿子姓名栏中盖上项目更改章,写上了正确的“雪”,并说办理的身份证档案资料已送上去了,必须与办理身份证部门联系也要作更正。最后,要收更正手续费10元人民币。我付了钱心里在喊冤,这是当初你们工作马虎写下的不规范字,还给我家带来了麻烦。再一想,才10元钱,买个教训长点见识,化钱消灾嘛,只要身份证上的名字不要再出错就好了。二话没说就走了。
不久儿子的身份证拿到了,这回正确无误,心里也就放心了。不料,烦恼的事儿还没完。去年10月,儿子按规定拿了身份证、户口簿到镇社会保障服务部拍了照办理“社保卡”。到今年7月儿子回家说,许多同学已拿到了“社保卡”。我想,总有先后吧,一直到10月份还未拿到。于是,我到镇社会保障服务部去咨询,得到的回答是:教委部门提供的名字的仍然是“彐峰”,而镇社会保障服务部的名字是更改后的“雪峰”,必须由教委方面将名字更改后才能将“社保卡”做出来。儿子在市重点中学读书,当初送过去的档案在我到镇上派出所更正名字之前,故教委的档案中尚未更正。于是,我通过电话与学校老师、教委联系,又是写证明,又把户口簿、身份证的复印件让儿子带给学校,证实更改的情况……妻子说,现在烦恼一点还是小事,要是再“马大哈”不把学校档案上的名字都更正好,明年儿子高考时添点麻烦的话,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了。
一个不规范的“彐”字,着实给我家带来了许多的烦恼,大有切肤之痛的感觉。怪只怪自己,要是当初报出生时对派出所工作人员写的那个“彐”字能及时提出意见及时更改的话,就不会招来诸多烦恼了。说穿了,还是没讲“认真”两字。而就是这个不规范的“彐”字,从户口簿上“一锤定音”之后,居然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市重点中学,居然一路过关,堂而皇之地进入教委档案系统,真让我有点想不通。字典中是没有这个“彐”字的,“彐”字绝对不等于“雪”,在电脑中输入汉语拼音“ⅹue”也是没有这个“彐”字的,(我在电脑上打这个“彐”字时只能用手写体得到)。
从此以后,我对不规范的文字毫不含糊,坚决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