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闵行区颛桥镇骏苑小区内可以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咱们的小区现在真的有模有样了。”自组团式服务开始后,骏苑的硬环境在发生变化,软环境也在发生变化。聊天室增加了看报点,还有专人负责更新,大家看报聊天,老年的生活更丰富了;小区环境变整洁了,不仅增加了一名专职保洁员,居委干部每周一次卫生大扫除,居民自动走出家门加入了进来;大家期盼的业委会成立也列入了计划……
居住着2000多名居民的骏苑小区是一个动迁安置小区,居民主要来自灯塔、北桥、中心三个村。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但生活习惯、理念却很难一下子改变。适逢颛桥镇开展组团式联系群众大走访试点工作,为了及时解决小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真正为居民们排忧解难,居民区党支部书记罗顺昌找来服务团队的成员务虚,研究方案,为下一步的行动想办法,找点子。有成员提出,要改变“脸难看,门难进”的情况,就要使走访有实质性的内容,不能“为走访而走访”;有成员提出,除了有诚意,还要有办法,要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从门难进到笑脸迎
“有事问团组、办事找团组、你我互助、你我共建”,这样的氛围正在骏苑居民区渐渐形成。要知道,组团式服务刚开始时,居民“脸难看,门难进”的情况时常发生。居民心里有想法,不和组团式服务人员沟通,有的还对上门征求意见的服务队员冷嘲热讽。
就在服务团组遭遇困难时,居民区筹备组党支部向服务团组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一定要进得了家门,握得上手,解得了难。党支部书记罗顺昌说:“走进门是第一步。只有走进门,才能了解和解决一些老百姓提出问题和建议。我们的服务团队不仅要走进门,握上手,解了难,更重要的要走进老百姓的心坎上。”
骏苑居民区组团式服务团队提出了“三带三结合”的方案,即走访与摸清“居民基本情况底册”相结合;走访与镇卫生院推出“签协家庭”送《健康伴我行》一书相结合;走访与元旦、春节、访病问苦等工作相结合。针对有现实诉求或矛盾纠纷的家庭,服务团队则带着问题走,找准出发点,主动提出协商解决的办法;对于陌生人家庭或出租户家庭,则带着宣传慰问品走,填补空白点,激发社区归属感;对于弱势困难家庭,则是带着帮扶项目走,抓住支撑点,送关怀、送温暖。最终,服务团队从一开始“热脸贴着冷屁股”到“开门便有笑脸迎”,真正走进了居民的心坎里。
“三问”“三送”做法新
“阿婆,这几天脚痛是不是好点?”“爷叔,气温下降了,有啥困难要我们解决吗?”组团式服务团队一声声热情的问候,渐渐消除了居民心中的陌生和疏离,居民家的门渐渐越开越大了。
“上门三送,进门三问”,这是党支部在走访中形成的独特做法,即,一送环保袋、二送《健康伴我行》书籍、三送祝福。一问冷暖,尤其是困难户、大病户,凡是按政策年终有一次性补助金的,走访时都及时送上;二问家庭情况,询问家庭人员人数、性别、工作单位乃至家庭电话等,进一步核实补充信息;三问需求意见,包括对镇、村居委、物业的意见和建议等。
骏苑居委走访收集到“组团式服务社情民意记录表”29份,涉及居委会工作的4份已全部解决,涉及物业公司的20份已解决了14份;有两份关于小区内停放大卡车多、噪声大,小区周围缺菜场、银行等配套服务的意见,正在加紧协调处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