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社区·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02月10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画装裱之我见
  □郝国栋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千百年来的历史传承和不断发展,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双手创造出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杰作;同样也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和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被称为国粹艺术的中国书画,凝合着东方文明的独有韵律,可以说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宝贵财富,亦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依附着中国书画艺术而发展的装裱工艺,也是我国独有的一门装饰性工艺,长期以来,成为与中国书画密不可分的独特工艺而沿传至今。

  裱画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一种装饰工艺。经考证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随着书画艺术的发展而发展,为的是对中国书画进行保护;经过装裱后的书画,还能增添其观赏和艺术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装裱工艺对中国书画的传播和保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一幅优秀的中国书画作品离不开装裱。

  裱画也称装裱,在中国古代亦称装褫、装背、裱褙等,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幅书画作品的背面粘上一层和多层起保护作用的纸,或在四周镶上边框,目的是使书画作品增加厚度和牢固度,便以观赏和收藏。近几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持续火爆,人们对艺术品投资的关注度也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珍贵的书画精品开始在民间流传开来。我因工作的关系,从事书画装裱三十多年,亦因此有缘得赏了不少历代大师、名家的珍贵墨宝,实乃三生有幸。

  前些日子,一位爱好收藏的朋友带来一幅旧画托我帮为修裱。展开一看,竟是一件出自国画大师徐悲鸿的《柳条喜鹊图》(如图)。画中三只喜鹊或低首作凝视状,或扬喙似倾听状,又或展翅作扑飞状,惟妙惟肖,生动可人。配合写意、清练的墨笔柳条,随性而发,给人以喜气祥和之感。作品左上角有款曰:“敬舆吾兄、之锐仁嫂共赏悲鸿沙坪坝雨窗卅一年同客重庆”,想来应是徐悲鸿先生在1941年于重庆任教时期惠赠与友人之作,却不失为一件精美别致的真迹佳品。

  朋友告诉我这是他早年在北京潘家园的偶得,但患其年久保管不当,如今已颇不堪,心中觉得甚是可惜,故希望我能帮忙重新修裱。我再仔细一看,果然如朋友所说,由于作品的年代久远且欠妥善保存,画面细部的断裂纹相当严重,有些地方甚至已完全破损。且整幅作品霉迹斑斑,很多地方受到虫蛀的影响,留下了许多斑斑驳驳的蛀洞。若是如此下去,一件珍贵的大师精品将就此堙没于世。为了让一件大师的佳品不至于尽毁,也为了帮朋友解除烦心之忧,我当然尽力而为。

  我在修裱这件作品时,发现画作绘制时所用的是产自四川夹江县的夹江纸。以嫩竹为主料生产的夹江纸具有洁白柔软、浸润保墨、纤维细腻、绵韧平整等特点,受赞曰“淡画不灰、淡泼浓、浓泼淡、诗有烟霞气,书兼龙虎姿”。与安徽宣纸齐名,曾被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赞为“国之二宝”。但正是考虑到夹江纸特别轻盈柔软的原因,因此在修裱之初的漂洗阶段就要特别小心。此时的难点就是画中绘制的那些仿佛随风能动的柳条。因为这些柳条本身是由细笔轻绘,非常自然洒脱,但一些地方因为破损的关系,有些已经断裂。因此,在漂洗时需要对破损断裂的柳条进行逐一接对,这是一道颇繁费的工序,而且是不能有一点点差错的,否则线条接不上不说,最主要接错的线条会破坏整张作品的轻灵之感。做完这些之后,就需要将原来的画芯揭下。在冲淋过程中我首先在画面上先覆盖上一层薄纱布,作用是为了对画芯起保护作用。然后再在台面上铺上一块耿绢,这是为了在托好画之后能更容易把画芯拿起。当时我也找了一张形质都比较相近的夹江纸,为其做好底色,用稀释后的浆糊把它托裱到画芯上。由于画面本身较旧,凭自己的经验,我认为是不能把画芯漂洗到有如新画一样而失去其原有的古韵的,故我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处理令其保持原有的样貌。但考虑到日长年久,夹江纸仍有可能发生断裂,我建议朋友将这幅作品裱成一幅镜片,这样不但不容易断裂,而且装帧还能增加画作的观赏性。朋友当然欣然应允。

  对从事装裱工作的人来讲,无论是“做旧画”还是裱新画,虽然个中要求不同,但基本上也离不开“托、裱、装”三大工序。托,就是指在一幅书画作品的背面用调制好的浆糊黏上一层或几层宣纸,起到加厚画作,使画心更坚韧牢固的作用。裱,即是指在托的工序后,需要将加厚的书画作品裱糊于板上阴干,这样一来可以使托上去的纸张与画作黏合得更牢固。最后一道工序,装,则是对托裱后的书画作品镶上各种材料进行装饰,这样一来可使原来的书画作品更加美观,增添欣赏的价值。若是装裱旧字画,则难度就更高些了,需要经过画心修复、揭补、全色、接笔等技术上较为复杂的工序,才能较好地还原其原有的书画本色。

  在国画界有句俗话叫“三分画,七分裱”,可见装裱对于一幅书画作品的重要性。就好比人们穿衣戴帽,装裱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样貌。所以,在装裱中所用的各种材料和色彩的搭配都是非常有讲究的,这也需要裱画工对一幅书画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通过一定的装饰组合的衬托,把一幅书画作品的神韵更好地表达出来,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都需要一个裱画工丰富的经验和对待书画作品的崇敬谨慎的态度,这也是对一个裱画工最基本的要求。从事装裱工作,就要把艺术家们对书画作品的创作诉求当成自己的创作诉求,只有对每件书画作品所表达的意味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才能用心去进行装裱,能使这些作品得到进一步升华。因此,这一门手艺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进取,才能精益求精,为把优秀的书画作品通过我们的手传播给大众,为大众的艺术事业服务,造福子孙后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本埠一周
   第A03版:娱乐现场
   第A04版:倾诉情感
   第A05版:初恋情感
   第A06版:影视艺林
   第A07版:民生综合
   第A08版:广告
   第B01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B02版:社区·关注
   第B03版:社区·视点
   第B04版:社区·图说
   第B05版:社区·旅游
   第B06版:社区·浦东
   第B07版:社区·禁毒
   第B08版:社区·副刊
崇明蟹偶记
书画装裱之我见
柳条喜鹊图
落地要稳
东方城乡报社区·副刊B08书画装裱之我见 2012-02-10 2 2012年02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