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绿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1月2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味三题

  □石路

  儿时除夕不曾眠

  除夕那天,随着农场左邻右舍忙着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以及家家户户张罗着一顿平时难得的丰盛的年夜饭后,我和大多数孩子一样,被过年的气味“熏”得睡意全无,半夜三更还难以入眠,在念想着大年初一到来的好事、乐事。

  少时的我,对春节的含义并不知道多少,但明白过年是个大节日,穿新的、吃好的,还有拿红包。大人忙归忙,脸上总是喜笑颜开,逢人客客气气,互道一声“新年好!”孩子们则相约三五,玩着属于那个时代的游戏——滚铁圈、打牌包、顶橄榄、换年历片等等。有时,就近随父母到邻舍家串门;过两天便上远点的地儿走亲戚。大人们聚会在一起,互相聊着一年来的那些家常事,我们小孩子便每天嘻嘻哈哈,过着似神仙般逍遥的日子。

  虽然那时人家普遍没有电视,有收音机的也不多,但这并不影响现实中丰饶趣意的年味。想来,当时人们的欲望并不高,有吃有喝有新衣穿,生活还是一年更比一年好。关键是,平日十足的勤劳与节俭,在年底的大节中得到充分释放,一副“年年有余”的好光景,使人不由得滋生出欢心的喜悦与满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农场大地“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许多人都祈盼“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乐意忙活年夜饭

  长大后成家,过年上岳母家烧年夜饭,成了我乐意从事的“包干活”。

  我上初中便开始学烧菜。在母亲的传授下,渐渐掌握一些做菜技巧。有了自己家庭后,家里烧烧弄弄,基本我操持。由此也逐步烧得一手尚可的家常菜。

  与妻结婚后,春节前去岳母家,这无疑是我表现烧菜的好机会。我与妻会准备好一些食材,岳父岳母家自养的鸡鸭和种的蔬菜是年夜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妻家里,还有2个弟弟,均已成家。过年,他们一般都会回来。除了偶尔在外地干活不得闲,只能在异乡过年。吃年夜饭,岳父岳母还会相邀在同村嬢嬢姑父家一起。这样,一张大的圆台面差不多;要是人多,便用2张八仙桌。

  除夕一大早,吃过早饭,岳父岳母就开始杀鸡宰鹅,在自留地里摘蔬菜。我则忙着处理海鲜、猪肉、鱼虾等食材。岳父岳母成为我的帮手,洗洗切切,妻子也从旁协助。我手脚比较快,一般一个上午,基本上七八个冷盘就能完成,热炒所需的配菜基本就绪。灶上炖着鸡鸭、烧着竹笋烧肉、蒸制乡间的糕点。

  晚上开席,桌上堆满我亲手烹饪的各种菜式,少说也得有十五六个菜,一大家子喝着酒、吃着菜、讲着话,外面冷得裹着冰霜,屋里热气腾腾,年味在“和气入,东风里”,历添新岁月,说笑对芳筵。

  学着创作写春联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的著名诗句给人以更多美好与憧憬。写春联、贴春联,是农村家家户户喜好的一种迎新方式,同时它也是年味中必不可少的节目之一。

  几年前,在一次参加区里组织的下乡送春联活动,看到群众对春联的挚爱以及“个性化定制”后,我就跃跃欲试,想着自己创作书写,送给有需要的人。

  说起对联,其创作有一定的基本要求,它包括上下联字数相同、断句需要一致、声律平仄相合、词性必须相对、内容相互衔接(呼应)等。刚开始,我模仿着写,如“春风入喜旺进户,岁月更迭福满门,横批:新春吉祥”“精心耕作丰收岁,勤劳持家有余年,横批:阖家幸福”。

  后来,我就在一些老师指导下,慢慢自己创作,虽说写得一般,但贴近农家生活、接地气,自然也受到大家抬爱。如“家逢盛世年兴旺,户沐春阳代万长,横批:风光无限”“乡村振兴描愿景,农家提笔绘万象,横批:春回大地”。

  我把写好的春联赠送给乡邻。记得有一次,我上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奶奶家送春联,有点文化基础的她一边戴着老花镜看,一边乐呵呵地说:“春联好,生活好,共产党的政策是越来越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视觉
   第05版:阡陌
   第06版:绿野
   第07版:科普
   第08版:宠物
年味三题
剪纸
人生数执友 足以慰风尘
春节习俗:从画门神到贴春联
海边村庄
东方城乡报绿野06年味三题 2025-01-24 2 2025年01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