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康晓芳 通讯员 刘玥玲
“继承和发展并驾齐驱。古镇的过去和现在、未来,魅力无限。”
据了解,改革开放40年来,从第一个保税区到第一个自贸区的发展,记录了古镇新城的旧貌新颜,勤劳的高桥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砥砺前行。
为了展示取得的成绩,高桥镇以艺术年闭幕为契机,为百姓回顾展演改革开放40年古镇文化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当天,非遗项目高桥太极拳,一出场就技惊四座;一首《高桥我爱你》道出了竹林小学莘莘学子“清溪吾故里 学子寄深情”的无尽思绪。
再造复兴,文化先行。
琴声悠扬,裙飘带舞,弦乐舞《锦绣高桥》秀出了舞者的心声;《拆违在路上》,文明路上你我同行;舞蹈《绣》一针一线诉春秋,一娉一笑显温柔,展现了绣娘们一生一世的坚守。情景朗诵剧《梦圆高桥》诉说着高桥的历史沉淀和浓墨重彩的印记;《再一次出发》以话剧形式反映了高桥人面对新的时代赋予的使命,勇于担当、坚定不移的精神。其中讲述了“高桥爷叔文化志愿社”经过一年来的培训、实践和磨炼已然有了生力军的模样,而新生的“书集”概念书店也成了新的志愿服务点,新基地的授牌代表着新时代新征程的开始。
高桥古镇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临江濒海,扼长江和吴淞口之咽喉,历来为军事要地和滨海重镇。上海开埠后,多受海派文化影响,古镇建筑中西合璧,2010年被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高桥古镇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是浦东历史上四大名镇之一,这里集中了上海浦东超过三分之一的名胜古迹、名宅故居,同时也是浦东“三刀一针(泥刀、菜刀、剪刀和绣花针)”的发祥地。坐落在古镇西街139号的黄氏民宅,建于20世纪初,现为“高桥绒绣馆”,陈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绒绣作品。
浦东新区区委对高桥镇党委、政府长期以来在文物和非遗保护、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有关领导表示,高桥镇作为拥有近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有着很好的文化基础和底蕴,不论是永乐御碑、仰贤堂、钟氏民宅,还是上海绒绣、高桥松饼、本帮菜和龙身蛇形太极拳,都有强烈的辨识度,具备传承发展的内动力。它们不仅是高桥历史文化积淀,对于浦东历史文化脉络的传承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如何更好地推进浦东基层单位做好文物和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增强了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意识,助推了高桥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高桥党委政府表示,“古镇再造·高桥复兴”、“ 高桥人将继续乘着改革开放40年的春风,乘风破浪,扬帆筑梦,驶向美好的彼岸!祝福高桥的明天更美好!”今日高桥像一只壮志凌云的雄鹰,充满自信、振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