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化身课程走进校园,可以带给学生怎样的思考和改变?近日,位于闵行区的马桥复旦万科实验中学举行“研”之有据,“豆”智昂扬——非遗进校园暨“悦读马桥”文化寻访活动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让更多马桥文化走进校园,也激发了学生对马桥文化、非遗项目的思考和感悟。
在这场教学活动中,学校将众多马桥文化融入到了课堂中,并带着学生参观了闵行区博物馆、马桥文化陈列馆等,讲述了马桥古村落、传统民居的演变历史。其中,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桥豆腐干更是融入了这所学校的课程,成为学校长期的选修课,受到学生们的青睐。
“每周一节课,我们从了解马桥豆腐干的历史开始,到熟悉豆腐干的原料搭配、制作工序,到最后亲手制作豆腐干。”学生小马告诉记者,选修的这一课程让他对家乡的这一非遗美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据了解,该学校于2016年成功申请建立了“马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地域人文探究室——马桥豆腐干探究实验室”,并聘任马桥豆腐干第三代传人乔长春为课程顾问。该项目以学校所处地区马桥镇的文化标志之一—马桥豆腐干为依托,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主旨,全体党员教师共同参与,将观察、学习、制作、探究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原材料、制作工艺和成品品种的基础上动手制作,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创新配置,从而掌握马桥豆腐干的制作步骤与技巧,借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树立学生探究、实践的意识,从而了解、传承并弘扬马桥镇的地方特色文化(如图)。
利用周末和暑假时间,该校学生还对区域内的几大农贸市场进行市场调研,针对马桥豆腐干这项非遗在推广过程中的市场占有率低、真假难辨等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包装换代、加强品牌宣传方面的种种措施。学生们纷纷动手,帮忙重新设计马桥豆腐干的LOGO和外包装,为品牌推广出谋划策。
记者从马桥镇了解到,辖区内所有中小幼学校都参与了“悦读马桥”的项目,马桥复旦万科实验中学的这场教学活动,对“悦读马桥”项目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与实践,也是学区化项目推进的成果体现。下一步,马桥镇希望各学校能分享各自成功经验,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升文化自信心,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决心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