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犁鑫 文字:石路
情事
倾诉与聆听,都市与乡村的情感故事。请勿对号入座。(图文无关)
春日暖阳,阡陌上的油菜花正越来越趋于成熟。走进村口,看见不少老农,或在自家承包地,或在宅前屋后的自留地,一边有条不紊地侍弄田间物,一边与来来往往熟悉的乡邻搭着亲热话。此情此景,不由使我一番感慨:农人一辈子,忙碌于这些田头活,对待土地,犹如生命。
◆我老家在东海边一个中等规模的村庄,村里大大小小也有六七百户人家。父母都是农民,现均已七十开外。那年,我从老家高中毕业考取了市里师范大学后,毕业就回到了家乡教书。想着,这样离父母近些,也方便照顾一些。我现供职于一家重点中学教高中数学。结婚后,我们就把家安在我学校所在的镇上,离父母住处约有20公里路程。平时,因教学工作较忙,回父母家的时间不多,但只要有空或节假日,我们一家三口便会前往。父亲身体一直不好,干不了重活了,母亲前些年被查出患上了肠癌,动了手术,现用中药调理,身体恢复得不错。
家里家外,现在都靠母亲照应着,父亲一般只是打打下手。有时母亲干脆不让父亲动手,她看不惯他做啥事都有气无力、慢悠悠的动作。母亲是村里有名的种田能手,不仅吃苦耐劳,而且种出来的粮食、果蔬产量高,品质佳,每次收成后,都惹来村邻们一顿艳羡。
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我父母跑到远离村庄的一个渔港开了一家小饮食店。因我母亲会张罗,且做得一手好点心,所以小店生意一直红红火火,尤其是出海打鱼归来的人们,一上岸,便来到我父母小店歇脚、吃喝。母亲会把他们安排得妥妥帖帖,深得渔民们的赞许。后来由于这个地方改造动迁,父母便关了小店,回到村里生活。与开店相比,在村里空闲较多,于是母亲就忙于地里的农活。
因家里现在地不多,多半被村集体流转搞项目去了,剩下的几分地,母亲只是在上面种种菜。边上的小池塘,母亲养了几只鸭,坐在门前看着它们整天游来游去,心情是格外的好。母亲说,这是一道乡村的自然风景。
◆许是年龄关系,这两年母亲的腰时不时地疼痛,有时疼起来走路一瘸一瘸的。我知道后,就告知她,地里少去去,多歇歇,把身体养养好。可母亲不听,经常带着病痛下地,还叫同村的舅舅不要告诉我。说得多了,母亲就应承着,怕我发火,便说知道了,让我放心。有一次,我偷偷地回家,车到了家门口路旁,只见母亲正在地里忙活着。我停好车,走进地头一把拿走母亲手上的锄头。母亲见我来了,顿时像小学生犯了错一般,站在老师面前有点尴尬。母子俩为此“吵了一架”。当晚,我就打电话给母亲认错,说我态度不好,让她别生气。母亲知道我的孝心,早原谅我了。可说到底,她就是舍不下这“一亩三分地”。
我有时直接跟母亲说,你需要吃什么、用什么,我给你送过来,这些杂边地就送给人家好了。母亲听我这么一说,连忙讲,不可,不可。我以后地里少去,实在需要,就让你舅舅上家来帮帮忙。母亲的意思很明了,她还是想在地里忙活,这样觉得踏实。农民对土地的情分是永远也无法割舍的。其实,我也知道,母亲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除非腰疼得走不动路,否则的话,她是每天要上地里“摸摸这,弄弄那”的。她常说,看见地里有草,不除干净,自己就觉得很愧疚,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着;到了该下种子的时候,一刻也不能耽搁,生怕过了时候,对庄稼生长不利。
去年夏天,母亲见我来家里,稍歇片刻,就上地头采摘了几个熟了的大西瓜让我带回去。我看着西瓜,心里是又喜又忧。喜的是,这天然种植的大西瓜,又大又甜,里面红红的瓤,更是小时候诱人的味道,让人忍不住咽下口水;可忧的是,母亲本身患有肠癌,现在年迈的老腰又烙下病根,平时下地干活,不注意休息,万一身体撑不住,这该如何是好?上次,我带她去市里医院看腰疼,医生拿着片子说,这是腰椎间盘严重突出,平时要多躺着,减少腰部的承受压力,这样可以延缓病情发作。母亲只当耳旁风,依旧没事就下地。我对母亲说,今年算了,明年可千万不要再种了,你要吃西瓜,我挑上好的8424西瓜给你送过来。我学生家就是种西瓜的,我买也方便。母亲嘿嘿一笑说,哪有自己种的好,自家的西瓜总是甜一些,吃起来也开心。母亲呈现的良好状态,使我不知说什么好。但看父母渐渐苍老的样子,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二老身体康健,永远快乐。
◆今年初,母亲不知怎搞的,自说自话地从别的生产队租来了3亩多地。她对人说,自己才七十几,身体还算过得去,平时又没啥事,闲着也是闲着,种种地权当消遣,也是锻炼身体。起初,我并不知道这事,只是隔三差五叮嘱母亲多休息,没事打打牌、看看电视,烧点好吃的。后来,有一次回村碰到发小,说母亲现在忙得很,又种菜、又种粮,一人管理着几亩地,身手不减当年。我连忙回家询问。母亲见我有点怒气冲冲,便知道事情已败露。没等我开口,她就“主动交代”。我说,现在家里经济条件也殷实许多,既有土地流转收入,又有前些年开店做生意攒下的积蓄,况且二老还有每月养老基本费用,生活是一天比一天好,何必还要吭哧吭哧地去种地。就算你们以后生病落痛需要用钱医治,不是有农村合作医疗,还有我这个儿子在兜底吗?你们尽可放心。
母亲见我说得头头是道,只是坐着默不作声。平时话语不多的父亲开腔了。他说,这样吧,你母亲你也知道,就怕歇着没事做,这样她比什么都难受,既不利于心情,又不能好好养身体。这租来的三亩多地,就与舅舅家各半,合起来种。农忙时,再请村邻帮帮忙,我们也尽量做到劳逸结合,不累着、不伤着,你的这份孝心,我们一直记着呢。父亲说这话,既向着母亲,又照顾我的心意。几年前,父亲一次胃出血住院,他亲身感受到我一个人跑前跑后,忙完医院的事,又要回到学校上课,真是不容易。我是家里的独苗,父母都尽量不想给我添麻烦,可是,眼下家里这情况,自己的地不算,又去外租了几亩地,虽不算很多,但毕竟要去打理,这令我很不安。我一直在想办法阻止,但一直阻止不了,有时对着母亲发发小火,又怕说重了,惹她不开心。不过话说回来,母亲在地里干活的样子,既松弛,又洒脱,哪看得出是一个七十多岁的人?再说,农村里上了岁数的人下地多了去了,他们喜欢这种悠然自得、亲手劳作的田园生活。
离开父母后,我去了舅舅家。舅舅也听说了这件事。他说,他会帮衬着,叫我别担心。我与舅舅感情很深,从小就常去舅舅家玩,反正离得近。于是,放学归来就与两位比我大个二三岁的表哥一起游泳、一起捉虫、一起吃饭、一起做作业。不过,我学习成绩比我那两位表哥好,所以舅舅尤为喜欢我,各种奖励总是轮到我。我考上大学后,舅舅还专门送我一块手表。他说,这个你用得上,待学成归来,好好报答家乡,为乡村多作贡献。
◆自从母亲多了几亩地后,闲暇时光少了许多。清晨,一般吃过早饭后,她就扛着农具下地,有时一直忙活到吃中午饭。父亲种地与母亲相比差远了,原来学的泥水匠手艺也基本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母亲对父亲的要求就是好好歇着,空时听听音乐。父亲爱唱歌,平时只要家里电视开着,一般就是音乐频道。这些年,在母亲的照料下,他戒烟限酒,身体总的来说不错,胃口也明显较过去好很多,脸上的肉也鼓起了些。母亲虽说忙于地里活,但顾忌于我说的话,也是边歇边干。累了,就在家休息,第二天再说。
有一天,村里通知大家,过阵子乡里要搞一个蔬菜展览会,要求各位农户把自家种植的优质农产品拿去展示。村干部特地关照,此次乡里很重视,要评奖,还有市、县领导和专家前来。我母亲得知后,这段时间格外尽心,地里种植的绿色天然鸡毛菜、芹菜、卷心菜、莴笋、韭菜……不仅长势好,品相也数上乘。母亲打电话告诉我要去参展的消息,我说别太辛苦啦。母亲说,没事,到时挑上好的菜就可以。那天终于来临。母亲一早,就上地头采摘下还带着露水的新鲜菜,一小捆、一小捆地包扎好,小心翼翼地放进竹篮,然后与大伙一起坐着村里的面包车前去乡农技中心。蔬菜展览会上,好不热闹,乡里的头头脑脑,各级领导及专家齐聚一堂,大家边看边评头论足,专家们还带着仪器现场检测。快到中午,母亲和大伙听着吩咐,上食堂去吃客饭,然后待等下午评比结果。
许多人在展览会上转悠,看着五花八门的亲手种植的各式蔬菜,人们心情自恃特高兴。母亲边看边问,想从他人种菜经验中探出点门道来。不一会儿,主持的领导及一众评委走来,当场宣布了展览评比结果。惊喜的是,我母亲带去的5种菜品,有3种获得了单项评比第一名,另有2种也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母亲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我听了这喜讯,心里十分激动。虽说我一直反对母亲下地,唯恐她身体吃不消,但面对母亲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倍觉兴奋。电话里,我给母亲说,你既勤劳,又出成果,真棒!
自打母亲种的蔬菜获奖后,不少商超、合作社找到母亲要直采。母亲说,我的规模不大,恐满足不了你们的需要。这些商超采购者说,没关系,你有多少,我们就采多少,只要你不让出去就好。有了点小名气,母亲借着这名头,安然地在田间劳作。我对此也不能多说什么。我只是一如既往地每次关照她保重身体,注意休息。不过让我得到莫大宽慰的是,母亲身体却逐渐好起来了,腰椎的毛病也不怎么见疼了,原来的肠癌几次到市里复查,医生都说“没啥问题。”看来,种地不仅是农民一件乐呵事,而且是一贴有效养生的“良方”。怪不得有人说,土地也是一个情种,其尤能滋养爱它、对它充满希冀的人。
春深,渐入初夏。母亲现在侍弄的几亩地,已全部种蔬菜为主。村干部对母亲说,希望她能为村里打响蔬菜品牌,年内再成立以母亲名字命名的蔬菜专业合作社。母亲说,我愿做个“老把式”,甘与泥土相伴,乐和岁月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