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富章
当兵种菜,大概也是大多数当过兵的人都有过的难忘经历。
从新兵连分配到连队不久,一天午饭后,班长对我说:“走,带你去看看咱班的菜地”。咱班有菜地?我疑惑地跟着班长来到了营房一侧的山坡上,那里有几块整齐的梯田。班长指着其中一块说:“这块地是咱班的,今天先带你认识一下。春天马上到了。过几天咱先来翻一次地。”班长还指了指另外两块地,说“右边那块是五班的,左边那块是七班的”。咱是六班。
真的有菜地啊,而且每个班都有!这让我很惊讶。当兵习武,天经地义。当兵种菜,这事我可是怎么也想不到的。
那天,班长还带我去看了咱班的仓库,仓库里锄头、铁锹、水桶、扁担、勺子、畚箕、镰刀等,种菜用到的劳动工具应有尽有,感觉跟我家里的农具一样齐呐。
后来才知道,不仅我们连每个班有菜地,驻扎在海岛上的所有连队都有菜地。这是军队的光荣传统,军队除了是战斗队,还有宣传队和生产队的使命;这生产队就包括种菜在其中。
我连驻守在山岙子里,不仅营房附近的山坡上有菜地,在炮阵地及训练场附近也有。散布在不同山坡及山路边的菜地,幅员不大,倒也齐整。我好奇,怎么还有距营房那么远的菜地。班长告诉我,那是入岛初期的前辈老兵开垦出来一直种到如今的。原来,这些菜地都是有故事的。班长经常说:“我们一定要认真种好这些菜地,可不能在我们手里变荒了。”
其实,怎么可能变荒呢。 我发现,习武好的人,种菜也好。咱班长训练场上是骨干,菜地里像老农。什么时节种什么菜,哪块地上种哪种菜;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移栽;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一茬一茬怎么衔接,他心里有本非常清晰的菜谱。有这样的兵打理着菜地,能荒吗?
记得班长还给每人发了一顶草帽。这草帽是去菜地的标志。只要看到班长戴上了草帽,我们就明白要去菜地干活了;即刻戴上草帽到仓库。班长见我们到齐了,就给每人分配任务,我们根据任务拿起各自的工具,排着队出发了——那样子真像一支种菜小分队。
我来自上海,是上海郊区的农村青年。班长说我是“上海兵”,认定我不会种菜,起初只派我干一些翻地挑水的粗活。我也不争辩,默默做好分配的事。后来班长知道我也是农民,从小就干农活了,说“原来你会种菜啊。”
种菜需要肥料。连队有个猪圈,养着几头猪,猪粪成了每个班“争抢”的重要肥料。而“争抢”猪粪的,是各班的新战士,他们都想为班里作贡献。每天起床号还没吹响,就已经在猪圈铲猪粪了。我有几次站岗站的倒数第二岗,下岗后不进宿舍直接到猪圈去铲猪粪……养猪的饲养员倒是省了心:猪圈始终被人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班里的菜地,就像是自留地,都是业余时间去打理的。通常是利用星期天或每天早晚的一段时间。正常的训练、施工已经很辛苦了,还要去菜地劳动,更累了。但是,每每将收获的蔬菜交到炊事班时,丰收的喜悦总让人欢欣鼓舞。
当兵种菜,菜地也尽显军营风格。记得连长说过一句话,要让走过我们菜地的人一看,就看出这块菜地是咱当兵的人种的!是的,看我们的菜地,每一块都打理得整齐划一,不仅见不到杂草,而且那些排水沟都被用铁锹敲得平整发亮,条条田埂都散发出军人的硬朗;再看那一畦一畦的蔬菜,如同一列一列的方队,盎然生机中洋溢着飒爽英姿……
当兵种菜,既锻炼人,也培养人;当兵几年下来,每一个战士,拿起枪来能打仗,拿起锄头能种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