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科普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树林:海岸带固碳魔法师

  蓝碳,即蓝色碳汇(海洋碳汇),是相对于陆地森林所固定的绿碳的一个比喻。蓝碳系统究竟有什么样的“超能力”?其中的红树林又为什么被称作“海岸卫士”呢?让我们一起去文章中找寻答案吧。

  海岸带蓝碳,作为地球上最密集的碳汇之一,指的是海岸生态系统所能够捕获和储存的大量永久埋藏在海洋沉积物里的碳。目前公认被纳入海岸带蓝碳碳循环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包括红树林、滨海盐沼和海草床等,但不包括珊瑚礁。滨海盐沼广泛存在于中高纬度地区,也是中国最普遍的湿地类型之一;海草床则是由一类开花的草本高等植物海草所组成的大面积的、连片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重要食物链,具有稳固近海底质和海岸线的作用。但对于海岸带蓝碳而言,最为重要的还是红树林。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由于涨潮时被海水部分淹没仅树冠露出水面,故被称为“海上森林”。有时红树林被海水完全淹没,只在退潮时才露出水面,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海底森林”。为了适应高盐、间歇性潮水浸淹、缺氧等潮间带特殊生境,红树林演化出了富含单宁酸、胎生、奇特的用于支撑和呼吸的根系,以及拒盐、泌盐等特殊本领,可谓是植物界的“特长生”。红树林是由红树植物组成的,这些红树植物富含单宁酸,因割开的树皮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成红色而得名。

  红树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也是生态服务功能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具有抵御风暴潮、保护堤岸、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海水、调节气候、科学研究等重要作用,素有“造陆先锋”的美誉。此外,红树林还具有固碳、储碳的重要生态功能。

  红树林如此高的固碳能力,主要缘于两大奥秘:其一,红树林具有高生产力,其地下部分长期处于厌氧环境,减缓了根系和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加速了碳埋藏速率;其二,红树林大多分布于沉积型海岸河口,由上游河流和海洋潮汐共同作用带来了大量外源性碳,被固定并快速沉积在地下部分。“开源节流”的“组合拳”使得红树林成为海岸带蓝碳碳汇的主要贡献者。

  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便有红树林造林的实践。早期造林主要目的是抵御风暴潮、保堤护岸。进入21世纪,由于包括红树林在内的湿地面积锐减,湿地修复工作逐渐开展,比如“南红北柳”“退塘还林”等工程。其中一部分是从无到有的单纯红树林造林,一部分转变为在被破坏的红树林林地上(比如将红树林破坏后建设虾塘)重建。此时,在种植方式上坚持“种满”宜林地,并且开始大量使用国外引种的红树植物,如无瓣海桑和拉关木苗木。随着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提出,红树林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研究、潜力开发也迎来了新的契机。

  (来源: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沪郊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视觉
   第05版:阡陌
   第06版:绿野
   第07版:科普
   第08版:生活
南汇水蜜桃文化源远流长
红树林:海岸带固碳魔法师
东方城乡报科普07红树林:海岸带固碳魔法师 2024-06-21 2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