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蓝莓大量上市 品味采摘正当时
蓝莓有着“浆果之王”“水果皇后”的美誉,每年5月中下旬开始,沪郊的地产蓝莓陆续成熟,采购蓝莓鲜果、赴蓝莓园体验采摘,成为上海市民出行游玩的又一好选择。
在金山区枫泾镇新义村,上海壹加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唐偲于2021年将第一批5000棵蓝莓树苗种了下去。通常,采用常规种植方法,蓝莓树需要三年成长期才开始结果,而壹加壹运用基质栽培,可以减少土传病害、提高肥料利用率,仅用一年就可采摘。通过品种筛选和修剪技术实现蓝莓的“串熟串采”,让蓝莓可以像葡萄那样成串包装发货,一下把人工成本省了下来。目前基地种植的6000株蓝莓,成为每年初夏到盛夏的主打水果。
而丰富的采摘体验,是蓝莓“落沪”的另一个意义。在青浦现代农业园区内的上海蓝莓文化体验园内,大大小小的蓝莓挂满树梢,圆鼓鼓的果实包裹着一层薄薄的白霜,像一个个嘟着嘴的蓝精灵,三五成群,簇拥在绿叶间,偶尔“探”出小脑袋来迎接来往游客。作为沪郊已经积累了一定人气的蓝莓采摘园,这里的蓝莓品种多、面积大、口感佳,深受市场喜爱。每年到了此时,这里总能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流连忘返,是市民户外休闲游玩的好选择。
目前,园区内的蓝莓新旧两类品种共存,既保留了原有颇受欢迎的奥尼尔、V3等高甜度小果型,又新增了L系列、绿宝石等产量更高、吃口爽快的大果型品种,匹配不同游客的品尝需求。其中大果型直径有20毫米左右,最大的相当于一元硬币大小。据蓝莓园负责人刘杰介绍,园区内蓝莓的净种植面积达120亩,其中60%的蓝莓品种是L25、L22和绿宝石,L系列蓝莓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佳的优良表现,在适宜的生产管理下亩产可达1000斤,是普通品种的三倍多。
挑选新鲜蓝莓,需遵循“四看”原则,即看大小、看颜色、看果粉、看表皮。一般来说,大小均匀、果形圆润、颜色较深的蓝莓成熟度高、口感更佳,表皮上有较多白色果粉、颗粒饱满坚实的往往更加新鲜。而果实的大小,却和甜度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性,或大或小,因人而异。
“儿时味道”重回餐桌 百年亭林雪瓜历久弥新
眼下,沪郊“四大名瓜”之一的亭林雪瓜迎来了大批量上市的时节。今年,经过八代提纯复壮后的雪瓜,在产量和品质上也都较先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据悉,金山种植了500亩雪瓜,上市期可持续至8月。
圆圆滚滚的亭林雪瓜以鲜嫩松脆,香甜爽口而闻名。状呈倒卵形,花蒂部较大,“肚脐”凸起,瓜皮雪白,有纵棱十条,肉质脆嫩,味甜,含糖量达14%左右,是甜瓜中的上品。亭林雪瓜在金山亭林有百年的种植历史,可谓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优质农产品。相传,亭林雪瓜最早的种子来源于一只白鹳,白鹳为感谢当地一位瓜农的救命之恩,赠予了3粒颗粒饱满、金黄锃亮的种子,瓜农种下后便结出了白中透青的雪瓜。据介绍,当地农村人家都会在自留地或责任田里种点雪瓜,夏天农活干累了,就摘一只瓜来消暑解渴。而在十年前,因为种源衰退等原因,亭林雪瓜曾经一度消失,几乎“绝迹”。
如何把这儿时的味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经过金山区农业农村委和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攻关,亭林雪瓜从“提纯复壮”到“高效栽培”到“规模化生产”再到“品牌提升”,让“儿时味道”重回餐桌。2022年,依托“亭林雪瓜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金山区提升核心基地条件能力建设、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品牌建设。2023年,金山初步筛选出11家专业合作社,以上海亭中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核心基地,辐射带动10家合作社种植亭林雪瓜,探索亭林雪瓜产业化联合体生产经营模式。2024年联合体扩大到15家,亭林镇授权15家合作社使用“亭林雪瓜”地标产品、“亭林雪瓜”证明商标等标志。亭林雪瓜先后通过绿色农产品认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熊猫指南中国优质农产品2023年度榜单等,雪瓜基地所在的后岗村也获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值得一提的是,百年雪瓜的传承有了新方式。亭林雪瓜产业化联合体与上海金山酱菜调味品厂合作,研发出了雪瓜酱菜,将不符合上市标准的亭林雪瓜腌制做酱瓜,有咸、甜、辣多种口味。腌制后的酱瓜光滑鲜嫩,是佐餐佳品。
1、2版文字:记者 欧阳蕾昵 赵一苇 许怡彬 曹佳慧
部分图片摄影:见习记者 王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