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祈 摄/见习记者 于洋
白露至,稻米熟,金秋九月,沪郊大地上,“国庆稻”纷纷开镰收割。9月7日,在位于奉贤区庄行镇新叶村的上海群超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两台收割机在稻田里穿梭、收割。尽管气温依旧不低,但此时已没有了高温酷暑,明媚的阳光洒下,田野间弥漫着清新的稻谷香,让人感受到丰收的气息。
不一会,收割下的“兔稻米”便已装车,经过加工、包装,预计中秋节前就能接受市民的预订,月底,便能完成全部收割工作并大量上市。
“之所以叫‘兔稻米’,是因为水稻种植后会有一茬绿植,绿植用来喂兔子,兔粪又是天然的优质有机肥,如此便是一种绿色生态的循环生产模式。”合作社负责人顾永豪介绍,将免粪混合粉碎二次发酵后养殖蚯蚓,再用蚯蚓产生的蚯蚓粪作为有机肥料种植水稻。这样浇灌到稻田养分充足,无需化肥、农药,使稻米品质优、口感好,从而使兔粪变废为宝。兔粪的烦恼没有了,“草—兔—蚯蚓—稻”的循环生产模式,收益自然比单一养兔要高出许多。
土壤有肥力,稻谷品质自然有保障。合作社目前拥有水稻500亩左右,全部施用兔粪有机肥,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既有利于土壤生态修复,又有利于降低种养成本,还可以确保稻米安全优质,所以合作社种出的大米在超市、大卖场销售,深受市民欢迎。“今年的高温干旱对于我们的‘国庆稻’生产影响不大。”顾永豪介绍,“我们‘国庆稻’种植较早,7、8月最热的时候,尽管有遇到内河水位较低的情况,对稻田灌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那时我们的水稻已经完成抽穗,所以产量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据了解,合作社约有350亩“国庆稻”,水稻完成收割后,合作社将利用茬口间隙种植兔子、羊爱吃的苜蓿草和黑麦草。土质肥沃的水稻田给苜蓿草、黑麦草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空间,它们不仅能够压制杂草生长,还能在收割之后用作养殖场的饲料,在绿色生态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发挥余热”。
庄行作为奉贤的“西部粮仓”,今年的高温干旱天气是否会对水稻生产有所影响?“综合天气因素,高温干旱天气对水稻生产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病虫害也比往年更少一点,所以产量和去年基本持平。”庄行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副主任宋恩辉表示,这一批“国庆稻”将在9月下旬和市民见面,今年农民丰收节上海主会场将在奉贤庄行举办,届时市民就能在丰收节活动现场品尝到庄行的优质大米。